第79章北周乱,陆卓悟79(1 / 2)

就在大青城的农忙季节结束没几天,578年6月23日,陆卓再次接到倚风阁的飞鸽传书,他看着手中翻译之后密信,只见上面只写着短短一句话:“宇文邕21日驾崩,遗诏皇太子宇文允继位!”

随后一段时间,陆卓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倚风阁关于北周那边朝局变化的飞鸽传书。

与史书上一样,宇文允继位后,追谥宇文邕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六月己未日,葬于孝陵。

历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在其在位期间采取了诸多为政举措,让北周渐渐强盛起来:

首先,在政治方面,他加强中央集权,周武帝在诛杀宇文护及其党羽后,削弱大冢宰的权力,规定六府不必听命于大冢宰,分化大冢宰的权力,使之成为虚职,以加强皇权,又改诸军军士为侍官,表示军队从属于皇帝和国家化。再取消兵源的民族限制,境内凡男悉可为兵,大大扩充了军力。又限定地方行政长官与其僚属的关系,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周武帝还在“六条诏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刑书要制”。

其次在宗教政策方面,灭佛。他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他励精图治,最重儒术。当时寺院占有大量肥沃土地和人口,又不承担徭役租税,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兵士来源,削弱了国力。周武帝之所以毁法,兼及道教,主因当在于此。加以卫元嵩与道士张宾怂恿,则为毁法之助因。

建德二年(573年),周武帝决定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据《历代三宝纪》等佛教史籍记载,周武帝灭佛共毁寺庙4万座,强迫300万僧尼还俗,重新成为国家编户。

军事方面,周武帝对府兵制作出重大改革:建德二年(573年),周武帝下令吸收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当兵本人可以免除租调和徭役,他们的家庭在三年内也可以不交纳租调和服徭役,原来为地方豪强大族所控制的农民,现在直接为北周朝廷所掌握。

经济方面,宇文邕打击世族。

周武帝对世族和豪族的打击,也很果断。世族大家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是南北朝时期普遍的现象,也是使历朝统治者大伤脑筋的一个严重问题。统治者和他们在争夺土地和劳动力上有矛盾,所以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地想打击他们。但打击的程度往往有限,总是缩手缩脚。周武帝规定得很严厉,凡“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这一法令可以说是从北魏孝文帝创置三长以来,对大地主荫护土地人口最严厉的一次法令。

如今,由于陆卓好几年前对北周实施了反间计,已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北齐并未在577年被北周所灭。

而宇文邕为了牵制杨坚,未诛杀宇文护,又为了平衡朝局,大力提拔、扶持杨素上位,让北周朝局形成鼎立之势,互相制衡。

因而,他对宇文护这个大冢宰的权力也未大肆削弱,只是在迫于无奈之下,宇文邕让杨坚、杨素分了宇文护这个大冢宰一部分的权力而已。但这也为其死后,北周的乱局埋下了祸根。

果不其然,七月十五日,陆卓再次接到倚风阁的飞鸽传书,北周已然大乱。

宇文邕一死,北周新皇宇文允可没有宇文邕的威望和能力来平衡、调和杨坚、杨素、宇文邕三方势力。

先是杨坚、杨素、宇文护三方之间在朝中互斗,但因宇文护一直担任大冢宰,而大冢宰的权力在宇文邕在位时,并未如历史上那般被其削弱,宇文护很快便在三方势力互斗中力压杨坚、杨素两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