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北周出乱子,大青城筑外城68(1 / 2)

正当陆卓在大青城忙于练兵、整理大青城的内政等等之时,北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继而,因为这件大事,北周开始陷入了与突厥人的混战之中。

后世历史上,建德五年(576年)二月,吐谷浑国内大乱,周武帝遣皇太子宇文赟巡抚北周西部边界的土地,率军讨伐吐谷浑,授予皇太子临机专断处理各胡族事务的权力。八月,皇太子宇文赟讨伐吐谷浑,大军行至伏俟城回军。

如今因为陆卓的出现,在几年前用反间计离间杨坚,导致北周形成了与后世历史上完全不一样的态势,杨坚、杨素、宇文护三股势力成鼎立之势,皇太子也换成了宇文赞。

因而,建德五年,吐谷浑国内大乱之时,却换成了宇文赞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派遣出去巡抚北周西部边界的土地,率军讨伐吐谷浑,并授予他临机专断处理胡族事务的权力。

这宇文赞刚被扶正为皇太子没几年,正急需要干出一番成绩出来给北周武帝以及北周朝野上下看看。

他倒是急切的想要建功立业,准备趁吐谷浑内乱,替北周开疆拓土。

因此,获得如此良机之后,便领兵西行。他先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巡抚北周边境,继而便率军大举进攻吐谷浑。

宇文赞很快便领兵占据了黄河以南浇河(今贵德地区)等地,并在今青海境内的黄河流域和湟水河流域分别设置了廓(辖洮河、达化郡)、部(辖乐都、湟河郡)2州。

但他却仍不满足,继续往吐谷浑腹地进攻。

这里就很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吐谷浑了:公年280年左右,原居于今辽宁彰武.铁岭一带的鲜卑族慕容部落的庶长子吐谷浑与嫡出的弟弟慕容魔因为马斗,率众向西远徙,一路跋山涉水,穿过今辽宁北部,内蒙古草原的南部边缘,在呼和浩特以西、阴山迤南的河套平原一带游牧了近20余年并臣服于同为鲜卑的拓跋部。

大约在313年,又随着北方民族大迁移运动继续向青藏高原西迁,从阴山往西南,逾陇山,又西渡洮水,最终在袍罕(今甘肃临夏)西北的草原落地生根。

大约在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延用祖父的名字作了王族姓氏,立国号为“吐谷浑”,并用政治联盟和联姻的方式取得了当地羌人部落的支持,形成了以鲜卑贵族为中心的与堵羌部落首领的联合政权。

在历代君王多年的苦心经营过程中,吐谷浑一方面积极汲取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设置了一套自己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制度体系,利用夏攻灭北凉之际攻伐夏军并俘虏夏王赫连定并最终导致了夏的灭亡,后借西秦灭国之机从其手中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地区,扩充了自己的国土、人民和牲畜。

另一方面实行了南北通使结好的政策,与南朝的刘宋、南齐、梁等从未发生过战争,与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政权虽屡有冲突,但总体保持了名为臣属实则割据的关系,取得贸易往来和国家独立的双重利益。

这一时期,吐谷浑利用南通蜀汉﹑北接西域的区位优势,开拓了经久不衰的丝绸之路南道(也称河南道、吐谷浑道),他们将大量的丝绸、锦缎、棉布、瓷器、铁器、茶叶及纸张等从中国南方经南道辗转销往西域各国,同时也将西域的金银制品、玻璃器皿、珠宝、香料及珍禽异兽等贩运到国内,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国力因此得以迅速提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