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就食于突厥49(1 / 2)

且说陆卓率领八百精骑出了雁门之后,便一路往北,绕过太平县(北齐时期大同名叫太平县),出了太平县的外长城(北齐时期所修),然后转向后世的乌兰察布市(蒙语,意为红色的山口)。

一路走来,陆卓等人尽量避免显露形迹。这时,他们已看到了突厥执失部已越过了外长城,将太平县至雁门一带所占据。那些原来生活在这一带的汉人,自然也已成了突厥执失部的奴隶。

陆卓早有考虑,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因此,出了雁门之后,陆卓并没有考虑找靠近雁门的突厥人“就食”。这几天,陆卓等人全都是食用自带的干粮。

幸而陆卓有出雁门练兵的想法,这批占据了雁门以北的突厥人,才被他查探了出来,竟然是突厥执失部。

这次出雁门练兵,陆卓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绘制大草原的地图以及行军路线图;

其二,将突厥各部的情况摸清楚,并画出突厥各部的势力范围图;

其三,将如今大草原的所有河流湖泊标注清楚。虽然自己前世在大草原工作、生活了两年,而且还是干防沙、植树、环保一类的工作,大草原上的河流湖泊记得一清二楚,但那是二十世纪末的大草原。一千多年之前的河流、湖泊可是已经改道的改道,干涸的早已干涸。

陆卓根本不可能用前世记忆里的江河湖泊位置来领兵行军打仗,万一与此时期的不一致,如果不能保证安营扎寨之地有足够的水源供应,那直接便会让大军瞬间陷入绝境!

其四,也是很关键的一件事,那就是陆卓打算在大草原选几处可以贮藏粮食之地。他打算正式出征之后,找机会在大草原各偏僻之处,从九龙谷取些粮食放置在这些地方,以供大军就近取用。不然到时候缺粮之时才临时抱佛脚,再从九龙谷中变出粮食来,那岂不是要把自己那些将士吓坏?

实际上,这一点陆卓完全多虑了。如今的他还未完全融入这时期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哪个开国皇帝不把自己神化一番,以便更好糊弄手下那些将士为自己卖命,以便让自己的来路更为正统一些,搞搞天意所归之人什么的?

英明如号称千古明君的李老二李世民,发生蝗灾、干旱水灾地震等天灾之时,也曾经归咎于因天子之过得罪上天,而下过罪己诏,更遑论其他人了。

封建社会君权天授这一套,早就深入人心、民心。陆卓因为一直未完全融入这时期的封建社会,倒是到现在为止,还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在这时期,陆卓弄出来的奇迹越多,传扬出去之后,则越能一呼百应,认为他是天意所归之人而追随他的人便会越来越多,也更有利于他一统天下。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且说陆卓离开后世的乌兰察布之后,继续悄咪咪的往北走。

这时,陆卓已进入了后世蒙古境内,他看了看自己绘制的地图,已离雁门够远的了,也是该就食于突厥的时候了。

这一路走来,汉人奴隶在突厥境内生活的惨状,陆卓和众人全都看在眼里,义愤填膺。

这支由陆卓率领的精骑,除了已汉化的长孙晟有鲜卑血统之外,全是汉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