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杀死弟弟(1 / 2)

尽管努尔哈赤处处卑躬屈膝,佯装恭顺,但他的迅速崛起和强势扩张的两面三刀的做法,还是引起了明朝不少有识之士的注意。

兵部尚书李化龙在分析建州高城固垒的军事形势后断言:“奴酋狡悍,已非一日。……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此人也”。

一语成谶!

一些文武大臣也纷纷上书,建议立马调兵遣将,缴杀努尔哈赤。

不过,这些建议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深藏内宫的万历皇帝丝毫回音。而朝廷如此消极对待,主要归功于前方总兵官李成梁的阻拦。他反馈努尔哈赤彻底臣服于朝廷,且身体很差,根本没有二心也没有能力对抗朝廷,无需小题大做。

知人知面不知心!

1608年的六月,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卸任。李成梁先后两次任总兵官,东征西讨,出师必捷,威震边关。

征战一生的他,此时已是83岁高龄。

当老态龙钟的李成梁从广宁启程回京安享晚年之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的骄纵而养成的猛虎努尔哈赤,已经没有人能HOLD得住了。

他觊觎中原的野心也因为实力的增强而膨胀,并开始显山露水,暴露出他最终的目的:坐上万历皇帝的龙椅!

1609年,实力强劲的努尔哈赤开始大刀阔斧地清除异己。

无论亲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甚至幽禁了他曾经最亲密的同母兄弟,同甘共苦的舒尔哈齐。

小时候,因为继母对他们十分刻薄,5岁的舒尔哈齐就跟着10岁的努力哈赤深入密林去采摘山货卖钱,以便讨得继母的欢心,能对他们好一点。

然而继母大人是铁石心肠,并不为所动,依然对他们冷如冰霜。

兄弟俩只得离家出走,住到外公王杲家。

这对患难兄弟一直都相依为命,情深意重。

早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努尔哈奇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跟随大哥冲锋陷阵,浴血拼杀,屡立战功。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可以说,努尔哈赤打下来的江山,有一半属于舒尔哈齐的功劳。

舒尔哈齐是清朝奠基人中的第二号功臣。

他在臣民中的地位也是仅次于努尔哈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舒尔哈齐也是以努尔哈赤的继承人自居的。

各部酋长拜见的时候,两兄弟都是同时受贺,分南北落座。

多年带兵,舒尔哈齐已经拥有了大批名将,成为建州女真第二号实力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