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229(1 / 2)

  因他对于小时候父亲在世的记忆竟然是最好的,且一个与父亲同时被救的叔叔对他一直很好,他对于东方有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乃至于向往。

  三藩平定后,海禁解除。

  又过一年,有来自大清海商的船来到荷兰港口。

  李修竹一是为了生计,而也是想看一看来自东方的人与事,靠近港口的东方大船。

  毫无疑问,东方人与西方人一样,也对混血儿目光歧视。

  只是当听到李修竹在异国他乡用别扭的口吻讲汉语时,漂泊异乡的他们多多少少有些感动心理,还有一点点骄傲,他们大清的汉语就是比国外叽里呱啦好听。

  于是李修竹成功混入大清商队。

  在大清商队与荷兰人交流的几天,李修竹为他们争取来不少利益,而且听说他不止会荷兰语。

  领头的大清船长问及此事时,李修竹回答:“荷兰港口来往的船只很多,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我都是跟着他们随便学一下。”

  船长侧目而视,难怪李修竹带着他们交易的地方都非常合他们心意。

  他们也曾怀疑这是不是圈套,背着他暗中查询,了解了李修竹的身世,观察了一段时间,确定李修竹没有问题。

  李修竹明白自己的目的达到一半,童年滤镜在被来自大清的船员们用奇怪的眼神盯着他眼睛看时,已经结束。

  他知道自己混血儿的身份,去大清很有可能得到与在荷兰一样的差异对待,但至少对于这些大清船商来说,是有用的,他可以得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至于是否远离家乡,李修竹当然对从小长到大的地方是有感情的,但正面感情已经差不多都早逝了,现在90%都是负面。

  而面临的海浪危险,一个流浪儿不也是天天在面临危险吗?

  随着年纪越长越大,他在荷兰除了做苦力工作外,找不到其他工作,连那些工厂都不会收他,富有的太太们也不会像同情一个流浪儿一样给予流浪汉怜惜,而苦力工作也意味着他可能会和父母一样早逝。

  李修竹忐忑但期待地问出这一句话。

  船长思考了下,安宁伯一直在招外语人才,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毕竟他还从罗刹国救助了不少农奴,一个会说大清语和海外语言的混血儿当然也可以。

  他点头同意了。

  于是随着交易的结束,李修竹也登上大清的客船。

  让李修竹比较惊讶的是,这一艘大清船上的生活并不像父亲年幼时向他描述这样,尽管能够感到其他人对于他是非常好奇的,但他们很听船长的话,不来打扰自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