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164(1 / 2)

  不等他们消化完,一位为理想而当官心怀天下的臣子高呼一声“万岁”。

  随后在管理农事的工部尚书率领下,太和殿众臣齐刷刷跪一片,包括太子、大阿哥、二阿哥三位皇子。

  康熙下了结论:

  “得此良种,乃大清社稷之福。”

  接下来,便是讨论推广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推广不好,而是难于推广,这定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只是今天趁着兴致上头,众臣七嘴八舌给出一些初步意见。

  比如什么地正有旱情、哪里哪里相对贫县,在困苦地方作推广,肯定比鱼米之乡更容易一些。

  关于推广,胤祉也有话要说:“儿臣以为,不管是土豆红薯都不能完全代替本土水稻小麦等,像是水稻小麦也不能彼此互相取代一样,水稻小麦与它们相比,哪怕产量不高,也不是没有优点,尤其是在储存上。但这些外来粮食,它们能够丰富大清的粮食产物,且在不幸遇见灾荒年代,能够保住百姓的性命,便是利事一件。”

  他强调,推广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够以皇权的命令,完全挤压水稻小麦的生存空间,因地制宜才是正道。

  “在推广时,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自由原则,当然,百姓们不会完全信任一种全新作物,我们可以凭借限量免费领取等计策来达到目的,有了贫困县等先例,推广开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种植注意事项与推广新种得一并传达给百姓们才对。”

  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谁负责此事,康熙当下任命三人。

  这三人分别是事件发起人二阿哥胤祉,康熙的心腹大臣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李光地,以及弘文院侍讲学士、步军统领麻勒吉。

  三个人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胤祉且不用多说,他代表爱新觉罗与皇室;李光地的背后当然是康熙,且他为汉臣,把如此重要之事交由给他,也向天下人展示康熙对汉臣的重视;

  至于麻勒吉,代表满臣,他还有一个姓为瓜尔佳氏,与未来太子妃也有不近不远的血缘关系,勉勉强强算得上太子一党,这可能也代表着康熙对太子的重视。

  只是这种重视明显不太合索额图的心意。

  原因很简单,索额图是一个把全身心都绑在太子身上的人,不止他,连带着赫舍里很多人,这点连纳兰明珠都比不上,纯粹到让政敌都佩服他的胆大包天。

  但瓜尔佳氏并没有,即便他们作为太子妃一族,且太子妃现在还不是太子妃,太子已有了长子,未来诸多事情难料,他们现在还是以支持皇上为主。

  正因此,索额图与瓜尔佳出身的臣子有着从基底上难以调和的内部矛盾,而且索额图不像明珠那么圆滑,他一向比较直,也不知不觉得罪了很一些人。

  索额图更希望这件事交由赫舍里来作,而非瓜尔佳。

  但单凭索额图一副以太子为首的态度,康熙就不可能把这件事交给赫舍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