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1 / 2)

  康熙问他想去哪儿。

  胤祉的回答很实在:“过去儿臣以为自己擅长骑马射箭,一定能在战场上当阿玛骄傲的巴图鲁,但行军路上,才发现自己所学所知甚少,若非皇叔他们阻止,能闹出不少的笑话。”

  讲到这里,他举了两个例子。

  关于粮草那个建议让康熙都不知道说什么,指着他骂了两句。

  好在胤祉马上又说常宁与武将们如何教导他的,也反省自己错在哪里。

  “所以现在儿臣知道了,儿臣自以为擅长的却不一定是真擅长的,在为汗阿玛分忧一事上,儿臣真有很长一段路走。”

  “额娘常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在哪个部门,学无止境,儿臣都一定会越来越好。”

  末尾回答正题,外加表一表决心:“只要汗阿玛不嫌儿臣愚钝,手上有什么能锻炼人又适合儿臣的工作,儿臣一定竭尽全力做好,为大清效犬马之劳,也请汗阿玛见证,儿臣一定成为大清真正的巴图鲁。”

  胤祉看似没有野心,实际上野心勃勃。

  假如汗阿玛能活到乌库妈妈差不多的年纪,他说不定能够真正的兼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对三弟取而代之。

  太子看似参与的事情很多,什么方面都能插一脚,是兼六部第一人。

  实际上,汗阿玛并不允许太子留下过多足迹,他的参与更多时候是当个旁观者,顶多能让太子党出击。

  疟疾事件中因索额图在京的细微举动,更让康熙对他防备加深。

  继续下去,胤礽为保证太子地位,不得不扩大结党营私的范围。

  但这又会让康熙防备也越来越深,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打破此循环的唯一诀窍在康熙身上,打消疑虑获得信任才是太子首先应该干的第一件事。

  对此,胤祉看破不说破。

  兵不厌诈,与大阿哥、太子相比,排行前列、家世不显的他反而真正可以静下心来干实事,刷声望,与太子、大哥一点点形成完全不一样的三足鼎立。

  对此,最大的难度在于他能不能在政务上有出色表现。

  胤祉接下这个挑战,干劲儿满满,诚如对汗阿玛所言,请他一起见证自己的成长,他会成为最优秀、无可取代的那一个。

  “好,朕等着。”康熙的一句话代表对于胤祉这种决定是支持的。

  两日后,胤祉第一次上早朝。

  早朝时间在天色尚未破晓前,冬春季早六点,夏秋季早五点,康熙早中期是一个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的君主,勤于政事,除非特殊情况,几乎日日早朝。

  现在是冬春季,胤祉住在宫里,只需酉时起床,但因在尚书房养成习惯,又早了半个多时辰醒来。

  更衣、洗漱。

  然后,简单用了早膳,羊奶外加鸡蛋,有时候也会是面、饽饽、五花八门的粥、燕窝等,但几乎雷打不动都有鸡蛋,也是他小时候带来的习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