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转运使精明36(2 / 2)

孙雨笑道:“你放心。来喜把事儿都说过了,都是熟人,我也不会趁机压价。究竟多少钱,你开个价儿听听。”

杨二笑道:“都是俺叔定下价,说是少了这个数就不卖了。”说着举起右手,食指弯如钩,其余四指弯曲。

来喜插嘴叫道:“多少?好你个杨二,一架僻格旧床,也敢要这么多?”

杨二笑道:“原是俺叔定的价。当初抬来时,花了近百贯钱呢。”

孙雨记得这个手势是九的意思,问道:“具体是多少?”

杨二忙回:“九十贯,俺们还给送到您家里头。若是别的也要,那再多送一架山字屏风。”

孙雨很想将家具都买下来,只是若都买了,手头的钱却有些不够,只好先定了床。和杨二说定地址,叫他明日午时左右送去。

杨二做不了主,回后院禀报去了。来喜在一旁悄悄说道:“郎君未免实诚了些,依小的看,再压压价也使得。”

孙雨摇摇头,心想:“钱财身外物,这杨家怪可怜的,再说还想和他打听清楚金矿路线。”

不一会儿,杨家婆婆出来招呼。杨二又出去请了个街坊来做保,就地写下文契,送进去请杨郎君签字画押,事情就算成了。

孙雨在堂上和杨家婆婆闲聊。

杨婆婆自从儿子病后,见人就喊冤,这时絮絮叨叨,和孙雨拉扯起官司情况来。

杨大郎做金银买卖有些年头了,从外地矿区收金银,倒卖到金银铺子。那些地主或者坑户也都熟悉了,大家心照不宣,将次等的输纳官府,悄悄将上等的金子倒卖出去。

哪知今年,登州新来一个转运使,十分精明,先暗地里收买了好些砂工炉工,将倒卖细节查明。再上奏朝廷,呈报淘金利害,定下条例,坑户私卖者一两即可鞭笞四十,四两杖责六十,买者减一等。过去曾经私买卖的,限期一月自首官卖。

等朝廷的批复一下来,按单子抓人,将私卖的坑户及买金客全部抓获,杨大郎也在其中。

杨家多年积累的数额,一朝被被查,加倍充公,且被杖责五十,积攒的家底都赔出去了。杨大郎回家来,气恼攻心,一病不起,这才有了典卖家具之事。

孙雨问清楚杨家熟悉的矿坑,共有三个,蓬莱东南方的老金沟,莱州莱阳县的矿田,开封桐柏县的破山银矿。

杨二一向是跟着杨大郎跑外行商的跟班,现在生意做不成了,也就没保密的必要,将形势大坑户的地址姓名说了几家。

孙雨细细追问,把官办采金场的监官胥吏及各处坑户雇佣情况都搞了个清楚。

杨二见孙雨对这些很感兴趣,又将京城到这三地的相熟船家商铺也说了说。

孙雨将这些消息都记在心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