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几根小棍计算乘法(2 / 2)

在现代信息大爆炸,孙雨见过不少美男帅哥,但说到仪态之美,能胜过贾宪的却寥寥无几。

好像他的腰老是挺得笔直,带着股子认真的意味,目光却淡。两方面结合就组成一种矛盾的气质。

孙雨此前没注意他的正脸,现在看的仔细,心里胡思乱想,“长得挺好看,仪态也美,要真是数学家,那真是又聪明又帅,就是太瘦了些。”

贾宪正在计算一本书册上的题目。左手运筹如飞,右手落笔,字迹清瘦有骨。

孙雨忍不住称赞,“好字。”

“请坐,稍等。”贾宪偏头看她一眼,也许正计算到关键时刻,也顾不得礼仪,出声招呼。

孙雨忍不住倾身观察,见书册摊开那页写着“今有人盗库绢,不知所失几何?但闻草中分绢,人得六匹,盈六匹;人得七匹,不足七匹。问人、绢各几何?”后面被一块镇纸故意遮住了。

这题对于孙雨来说简单的很。

小学时她学奥数,就被这种题目折磨过。当时还狠狠的哭了一鼻子。

后来学了方程,简直不要太简单。

现在看到老熟题折磨千年前的古人,心里爽的不行,颇有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感。

凝神再看算筹,有点晕。

这排列也有点太不规则了吧。横七竖八的,想要询问,看贾宪认真的样子,还是憋住了。

这时贾宪在旁边纸上写了一个绢字,后面又写:乘之得八十四,即为绢数。然后搁了笔,轻舒了一口气。

转过头来,看着孙雨。

“算完了,怎么这么费事?上次你计算的速度很快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题费这么长时间。”

“我想推导出一种算法,再遇到‘盈不足’类题目,就可以直接套用。那些运算不好的人,用起来也方便些。”

孙雨一听,佩服得打了个响指,给他点赞。

虽然响指没响,也不妨碍她的好心情,“推出来了吗?”

贾宪嘴角上翘,手往纸上一指,“你的算法和我所学不同,你看看这种方法能不能套用?”

孙雨瞪着他,脸上有点发热。

这个算筹计算方法还是比较麻烦的,最起码现在她看了半天,不知道这几根小棍怎么计算乘法的。

古代需要计算一些大或复杂问题时,常用到一种工具,叫做算筹。占据计算工具老大的位置约有两千多年。

直到宋代开始改革,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努力,形成大量计算歌诀,算筹计算逐渐简化。

直到元末时,算筹改革的结果--珠算普遍为百姓掌握应用。而算筹也退出算术工具的中心地位。

孙雨穿来后简单学过用小棍摆数字,可是没学怎么运算。

而且贾宪排列的小棍排列为上下两行,形成了一个长方形。

这哪个是加哪个是乘?除了干瞪眼,真的不懂。

“贾宪,我没学过筹算,你能先给我讲讲吗?”

算术题是“盈不足数”。这里不能插图,古代解法写在“本章说”里面。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这题适合四年级练习奥数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