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到绫锦院(1 / 2)

女儿离开的时候,吕母将包袱检查一遍,暗暗捏了捏缝在袖带内的银子。

因为担心女儿在外有什么突发事情,手头没钱受了委屈,前几天就未雨绸缪,把银子绞了,仔细缝到衣服里面。

这时见没什么问题,又拉过女儿再三叮嘱,取出一贯钱,塞在女儿荷包之中做零花。

见母亲如此,孙雨也伤感不已。

坐在牛车上,她看着母亲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做事,将来给母亲支撑,避免像现在依附叔叔,寄人篱下的命运。

舅舅赶车很稳重,抹过尉氏县城,走去京城的官道。

紧赶慢赶,过了午后,已经到了东京城。

果然首都与别处不同,来往行人不绝,车马络绎。

过了戴门,再向北走,只见街上屋舍鳞次,有不少二至三层的酒楼、店肆、茶坊。

高姨妈家是楼屋,有一个小小院落。

家中只有她婆婆和两个女孩儿在。

孙雨作别舅舅,回来上楼,一边慢慢和老婆婆说些闲话,一边打量厅上正面挂一幅花鸟图及对排着一副春台。

到了晚间,进来一名妇女,三十来岁,清瘦精干,眉目端正。

女孩儿上去叫“娘”,告知家里来客人之事。

孙雨忙起身行礼。

高姨妈扶起笑着说:“上次你娘稍信来,我就估算着这两天该到了。多会来的?你娘还好吗?”

不等孙雨儿回答,又一迭声道:“饿了没?我买了些蒸酥点心,先垫着点。等你姨爹回来,咱们做裹馅肉角吃。”

说话间提到绫锦院之事,高姨妈道:“你先跟着我学习勘验绫、锦的大小颜色品质,再学记“上历”。”

上历”就是向官府申报和奏对的登记本。”

说完介绍了一下院里情况。

在绫锦院,高家管理着一架斜式花楼织机,三架小华机子,另外有些布卧机和罗机子。

织匠以挽工最重要,他们需要高踞花楼,奋力挽花。力气必须大,所以都是男性。

其次多的是织工,需与挽工应和着,脚踏竹竿,将梭子迅疾抛过经线,属于女工的活。

另外还有调丝,牵经、打片、捞扣等等工匠。

第二日,孙雨跟着高姨妈,一路走去绫锦院。

进了大门,见里面场房鳞次栉比,各有场号。

路上不时听到织机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到了“地字十二”号时进去。

房间内点着烛火,高大的提花织机上,花综撞击,一名挽工坐在两米高的机架上奋力挽花。

织工在下,脚踏竹竿,将梭子迅疾抛过经线。

高姨妈与里面的织工打过招呼,安排工人交换了班次。

便带着孙雨到一架织机前坐下,看一名年轻女工用梭子引纬线。

过一会儿笑道:“落脚时机不对。等纬线伸直,框响后再落脚,织出来才光。”

那女工听了,连忙调整,果然织出的锦边犹如刀切一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