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坐而论道(2 / 2)

门口一有株参天古树,不知生长了多少年月,枝繁叶茂,形成偌大的树荫。

树荫下,几名年轻的读书人正手捧书卷,坐而论道。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一名白袍青年轻吟着,清秀的眉尖蹙起,神情疑惑而专注。

“李师兄,子不语乱力怪神,这七个字当作何解?实不相瞒,我读到此处时,一头雾水,完全不懂其意!”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其实,不只是《论语》,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多数都以晦涩艰深著称。圣贤们在编写这些著作时,追求的是微言大义,以尽可能简短的文字,阐述高深莫测的知识学问。

这就苦了后世的读书人,明明一句话七个字,没有不认识的,但这七个字连起来,就是读不懂到底说了什么意思,更别提领悟大道哲理了。

更有甚者,同样一句话,经过后世无数人的揣摩推敲,甚至会衍生出不同的语意来,各种五花八门的解释都有,以至于令人怀疑,大家读的到底是不是同一句话!

正因如此,公子小白才善意提醒陈渊,儒家修行极难,不要轻易入坑。

那位被称作李师兄的青年,身穿一件青袍,正倚靠着树干,傲然道:“这你都读不懂?不语,就是不说话,怪力,意思是生怕分心用力,乱神,会扰乱精神思考!”

按照他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至圣忽然不说话了,害怕分心用力,会扰乱精神思考。

那白袍青年面色恍然,“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李师兄嗤然一笑,“沉下心,慢慢读吧!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还差得远呢!”

另一人忽然反驳道:“不对!如果这句话的意思,真像李儒解释的那样,为什么孟寒听懂以后,体内的浩然气没有任何波动?这就说明,你们并没掌握其中真意!”

陈渊站在不远处,听着这番话,若有所思。

按照先前公子小白的说法,儒家靠读书修行,修炼完《浩气经》后,再诵读儒学经典时,如果能领悟到其中的奥义精髓,那么,体内就会涌出浩然气,提升自身修为。

此刻,反驳之人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如果这句话的真解,确实就是这样的话,虚心请教的孟寒,在茅塞顿开后,就应该会获得浩然气才对。

但孟寒毫无真气提升,由此可见,这种解释是错的,并未得到儒道法则的认可。

李儒脸色骤沉,将手卷丢到草席上,训斥道:“韩宣,你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机智?既然敢说我的解释不对,那你倒是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言反驳的韩宣见状,有些无奈,苦笑道:“李师兄,我只是随口说说,何必如此嗔怒?这句话,我确实不懂,但……”

没等他说完,李儒冷冷打断,气势逼人。

“既然不懂,那就闭嘴!你还没有资格对我指指点点!”

韩宣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专心读自己的书。

这时候,陈渊缓缓走上前,笑呵呵地道:“对于这句话,在下倒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想跟大家分享。若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尽管指正!”

这个李儒,未免太狂妄嚣张,令陈渊忍不住想出言教训一顿。

众人纷纷抬头,诧异地看向陈渊,不知这青年是何身份,敢跟雄谈诡辩的李儒叫板。

李儒先是一愣,旋即眼眸微眯,阴恻地道:“既然你有见解,不妨说出来。放心,即使说错了,我们也不会嘲笑你,毕竟,你连成为圣人门徒都不配,错了不是很正常?”

【弱弱问一句,有人在追读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