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山中学(1 / 2)

目送路建云离开,去往工地,开始一天辛苦的劳作。

前面说过,路建云读过高中,在80年代,只不过没考上大学。

没考上大学不是办法啊,是个高中生,但是一肚子书在家里派不上用场。

于是和同村人一合计,几个人一拍即合,南下深圳打工。

路建云在那里的工地学了一身手艺,回到家乡来娶妻生子。

靠着一身精湛的手艺,慢慢拉扯起了一个小队伍,成为了一个包工头,四处接活儿干,那几年生活也还过的算比较滋润。

在零二年时,国家出台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路昂老家这的银行观望了一阵子,在第二年也积极响应政策,开放了十五年的几万元的贷款。

当时路昂的父亲正春风得意,新砌好一栋三层的小洋楼,里外贴上了美观的瓷砖,惹得村里人一阵眼红。

于是他那从小的几个发小之一,生出了南下创业的心思,借着这股东风自己加上村里几个发小,包括路建云在内,都帮他贷了几万块的贷款,让他去南下创业去了。

最后还真给他干出一番事业,在深圳开了个不大不小的厂子。

再后就是路父遇人不淑,碰到了一个拖欠工程款,然后卷款逃跑的甲方,路父从此背上了一屁股的债,生活也变得紧巴巴起来。

而路父也是一个执拗的人,没有找任何亲戚朋友开口借钱,补上这个窟窿,只是承诺自己一定会把钱全部还上的。

工程队下面的人一看,包工头欠债这么多,还不上,于是人心也就散了,各自奔赴前程。

路父也就成了那种接些小活的散工,一天三百块钱工资。

最后卖掉了城里的房子,搬回了乡下慢慢还债。

而这些,上辈子的路昂是直到高中时,国家贷款还贷的时间到了,路父迟迟没有还上,电话打到路昂手机上才知道的。

那个南下创业的发小也一直没有还钱,要不是说路父再不还债,可能影响孩子以后读大学的事情,他可能都不会拉下脸去找那个发小要钱。

最终路父也是催了很久才把这个钱还上。

路家的洋房也跟着用了二十多年,老的不像样子,天花板上满是裂痕,下雨天三楼四处漏水,二楼一阵滴滴答答声不停,漏洞的房顶也没有修补。

那时候路昂才知道,其实房子和人一样,要多保养才能够光鲜亮丽,不然就会令人生厌。

直到路昂的哥哥路泽大学毕业,找到了个好工作,整个路家的生活才好起来。

抛去那些不好的回忆,路昂背着书包,拿着父母准备的一些东西径直往寝室走去。

一路上全都是像路昂一样,生得黝黑的小豆丁,身后跟着爷爷奶奶,叮嘱这学校里面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班主任给出的集合时间是早上九点到教室集合,路昂抬手看了看手腕处那十来块钱买的电子手表。

还没到八点,不用太着急,不过可以先去教室里占个位置。

路昂背着大包小包吭哧吭哧爬上坡,往教学楼走去。

红山中学就建在红山镇的边缘,正对着国道,占地大概百亩左右。

而国道又在一个类似山沟,但是两边的只有不高但绵延着的坡地,而红山中学就是在这坡面上挖出来的一所学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