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第三个变故,二王子顺利逃出都城。以二王子的阅历和人脉,在那种情况下,是极难从宫城脱身的,更不用说逃出都城,顺利到达裕和镇。我估摸着,这件事,‘司南庭’是出了大力的。因为梁殷越乱,昭昌国才越有浑水摸鱼的机会。而大王子与二王子两相对峙,符合昭昌的利益。”

“第四个变故,梁殷下诏令赐死武安侯爷。此事,不管是前王上在弥留之际,出于‘功高震主’的担忧,而下的诏令,亦或者是大王子出于掌控梁殷军权的需要,而下的诏令,‘司南庭’在暗中,应该也没少干煽风点火的事情。若不然,这个诏令不会这么急促地执行。杀掉武安侯爷,等于断掉梁殷一臂,顺便让梁殷更加混乱,这也符合昭昌国的利益。”

“第五个变故,是郡主起兵反叛梁殷。嗯!此事,我觉得,该是出乎‘司南庭’预料之外的。理由很简单,昭昌写密信过来,并派了援兵过来,但援兵才区区800,怎么看都是仓促之举。在大宁军出征的当头,才给密信,是要逼着大宁军正面对阵洛流的兵马。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无解。试想一下,郡主您初掌大宁军,第一次出征这等大事,若是临时取消,对士气打击将会是何等重大,对郡主的威望又是何等沉重打击。昭昌又是写密信,又是出兵相助,就是怕大宁军打败仗。不,准确来说,是怕大宁军和洛流军死得不够多,在极力平衡两方战力。”

“假若郡主没有起兵反叛。此时的浴凤关,该是在于正德的掌控之下,也就是大王子的掌控之下。如果是那样,我觉的昭昌是绝对不会写密信提醒于正德的。昭昌是巴不得洛流军队跟大王子军队杀得血流成河。大王子的军队折损越多,梁殷大王子和二王子对峙的局面,才越容易维持。洛流军队折损越多,昭昌国对洛流的进攻,才会越顺利。”

“而郡主的起兵,打破了这种局势。在‘司南庭’看来,郡主所掌握的大宁军,恐怕比二王子的裕和军,更有资格跟大王子唱对台戏。甚至可以说,梁殷出现大王子、二王子、郡主三足鼎立的局面,是昭昌更愿意看到的。”

“为了实现大量折损洛流军力这个大前提,昭昌又是写密信,又是派兵协助大宁军。为的就是能在大战中,最大限度地消灭洛流军队。昭昌的第二个目的,是在大战之后,大宁军还有兵力继续跟大王子叫板,继续维持梁殷混乱的局面。”

“从这战的结果看,昭昌国的这个设想完成的并不完美。大宁军按照计划,出征三日后,极速回军迎战洛流。浴凤关闭关,切断洛流探子的消息传送;关上、凤林一带,全力射杀鸟类信使,打断洛流的空中消息传送。有了这些准备,才在浴凤关打了个洛流措手不及,完成了大宁军的大胜之战。虽然大宁军俘虏了这么多定北军兵士,大大减轻了昭昌进攻洛流时所要面对的军力。但是,定东军统帅的决断,使‘司南庭’谋划的大宁、洛流两军大战,伏尸无算的设想破灭了。”

一口气讲了这么多,伊明弘缓了一下,才继续出声道:“郡主发现没有,昭昌的‘司南庭’谋划了这么多,为的就是一个最终目的:诱使洛流军队进攻梁殷,借助洛流与梁殷大战的契机,大量消耗洛流兵士的生命,并趁着洛流东北面空虚的当头,昭昌开始全力进攻洛流,争取拿下灭国之战的胜利。这就是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管是前梁殷王上,大王子、二王子,还有郡主您,都是昭昌用来引诱洛流这头狼行动的一块又一块肉而已。”

对于伊明弘这个涉及到自己的比喻,安陵雪不以为意。她只是皱着眉头,提问道:“可是,为什么昭昌不真的联合洛流,一同灭掉梁殷之后,再一较高下呢?”

伊明弘捋了下长须,轻笑道:“很简单,因为昭昌、梁殷、洛流三国边境的群山地形,决定了这个设想是行不通的。昭昌打梁殷,必须从东南走水路,长途绕道进攻梁殷的东面。这对昭昌的军队和辎重输送,是非常不利的。而洛流进攻梁殷,只要攻破浴凤关,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军队到梁殷境内。两相比较,孰优孰劣高下立判。昭昌联合洛流攻打梁殷,最终只会便宜了洛流。”

“嗨!按理说,洛流王上和丞相,不会看不懂这种局势,但他们还是中计了。可见浴凤关,给了洛流多大的压力。而昭昌那边,又是下了多大功夫来忽悠洛流。至于定东军的一众骑兵这个重大负担,或许是洛流丧失清醒思考,选择了病急乱投医的又一大诱因。”

安陵雪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伊明弘的解释。

伊明弘最终下了自己的结论:“总的来说,现阶段昭昌已经跟洛流打起来了,在他们分出胜负之前,都不会过度关注大宁军了。当然,前提是梁殷还保持这种对峙的局面。”

“分出胜负?军师似乎不看好昭昌?”安陵雪疑问道。

“不好说。因为强者从来都是不屑于使用阴谋诡计的。昭昌的所作所为,正是居于下风者才会用的手段。最终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多谢军师为我解惑。经军师这一番分析,我对昭昌,对‘司南庭’的忌惮之心,放松了不少。”

“这是我的本分,无足挂齿。”伊明弘回道。“这么一来,近期郡主只要关注定北军的处置,以及是否继续讨伐二皇子这两件大事即可。至于昭昌涉武安侯爷之死的罪孽如何惩罚,留待郡主实力增长之后再议吧。”

“就依军师之言。我会慎重考虑的。”安陵雪回道。

安陵雪与伊明弘商议完事情,正要回军营。结果秦栎携着叶同启先一步找了过来。安陵雪和伊明弘只得继续在堂中会见他们。

待众人都按主次坐下后,秦栎先出声表明了来意:“郡主,大宁军步卒已对定北军完成缴械、卸甲、收押。俘虏如何处置,还请郡主拿定主意。”

听闻秦栎的话语,安陵雪微微苦笑着叹了口气道:“唉!这么多俘虏,怎么处置他们,还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毕竟是打了胜仗,堂中诸人听了安陵雪的感叹,都开心地笑起来。

待他们笑完,安陵雪才斟酌着出声道:“6万多俘虏,就是6万多张嘴。每天的口粮耗用,都不是一笔小钱。而看守这些俘虏,又要大宁军分出好些人手充当守卫。无形中又把大宁军削弱了不少。”

稍稍停顿了一下,安陵雪继续说道:“因此,安排俘虏去充当劳力,是必然的了。不管是开山引渠、修房搭桥、耕种挖矿,总得想办法把这些俘虏安置下去。不然每日白白耗费口粮,得不偿失。”

伊明弘捋了下胡须点头道:“郡主所言极是。不如这样,我一会召集各镇府尹,商量看看有哪些工程需要用到大量劳力。只要是惠及民生的,能早开工就尽早开工。能把百姓替换下来的,就替换下来。”

安陵雪点头应允了伊明弘的提议。

见安陵雪三两句就把秦栎的请示定下方针大略,叶同启拱手出声,向安陵雪请示自己的问题:“郡主,我这边有另一件事要请示于您。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与军中考功郎们一道,开始梳理建立军功授爵的章程。虽然很多条目,都是借鉴沿袭前朝已有的旧规,但是在具体到奖励数量的多寡上,迟迟没定下准确的标准。一方面是怕奖励低了,激发不了将士们的立功之心;另一方面,则是怕奖励高了,到了后面赏无可赏,引发反噬。恰逢这次大战,是郡主掌兵以来的首次大捷。想请示下郡主,此次大战的有功之士,如何封赏?”

对于叶同启的问题,安陵雪思考的时间就长了很多。在多方权衡之后,安陵雪出声道:“军功授爵,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可贪快。你和军中考功郎们的顾虑很对,奖励一定要让将士们满意和信服才行。这个大胜的奖励,就先沿用旧有的大宁军赏罚制度执行吧。至于军功授爵的成法,不急于一时。这样,你待会跟军师拿个手令,抽空去各镇府尹查看田亩和税赋账册,先做到对大宁府的家底心中有底。然后召集各府吏员、各镇书塾先生,一起计算各军功的奖励定等、奖励数目标准。这件事是长期项目,切忌不可操之过急。前朝因军功授爵,而造成的无穷贻害,还历历在目。我们应该慎之又慎。”

听了安陵雪的回复,诸人都是点头不已。叶同启则拱手应下:“谨遵郡主谕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