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梁殷国都城丹林城。

今天是梁殷国王上六十大寿诞辰。

诞辰庆祝会持续三天。整个丹林城都张灯结彩,红绸系满各处建筑廊柱。

大街上进行的是庆祝游行队伍。其中各地州县、都督府、世家进贡的礼物车队绵延好几里。这整条游行线路,从东城门到西城门再到北衙附近的内库仓,贯穿了几条主要街道。为的就是向都城百姓们展现国家富庶,四海升平的景象。

此次诞辰庆祝,对都城来说,也是少有的大盛事。百姓们拥挤在街道两旁,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游行表演,口中惊叹连连。小孩子们嘻嘻哈哈穿梭在人群中,兴奋非凡。尤其是见到南燕易家进贡的犀皮地龙穿过街道,孩子们更是惊奇不已,大呼小叫着追了几条街。

南燕易家,是王上亲封的四大世家之一。四大世家,分别为霞湖宁家、荔泉黄家、和枫荆家、南燕易家。这四家封地都在梁殷国最南端,世人所称的蛮荒之地。再往南,就是浩渺无垠的大海——宁静海了。前代王上,为了酬谢诸大姓移民开疆拓土,教化南疆百姓,特封赏为梁殷世家,允其世代传承。

遥想当年,前代王上大手一挥,国中十多家大姓背井离乡,携妻牵儿,远赴南疆。这些大姓宗室,披荆斩棘,在南疆与原住民历经冲突中,艰难新建家园。此中艰险困苦,闻者泣泪。

最后靠着教化和通婚之策,大姓移民们堪堪在南疆立足下来。而最初的十多家大姓,在合作吞并中,硕果仅存四家。

犀皮地龙,是南疆特产动物。皮似犀牛皮,体重与成年水牛相当,但体型却跟犀牛或者水牛毫无相似之处,反而像是断尾壁虎的放大版。故得名犀皮地龙。此兽食素,力气极大但性格温驯。南疆人多用于山林中拖拽伐下的巨木,或者建房屋大梁时,用作起吊助力。

因为犀皮地龙数量极少,故而进贡的数量并不多。此次还是丹林城百姓首次得见南疆的特色动物。新奇之情可见一斑。

安陵世渊,此时正坐在一家酒楼三楼靠窗的酒桌旁,目光熠熠地看着街上热闹的游行队伍。坐在安陵世渊对面的,则是军师伊明弘。他们面前的酒桌上,各自放着一盏茶。

此次祝寿,以武安侯的地位,按理兵部会在会馆安排住处。但安陵世渊嫌会馆人多嘈杂,出入诸多不便,干脆知会兵部后,自己领着一众侍卫亲兵包了一家酒楼。吃住都在一起,省事便利不少。

安陵世渊看着楼下缓缓爬行而过的犀皮地龙,有感而发地说:“明弘,若是当初咱们建造浴凤关的时候,能有大量的‘七牛’助力,想来会轻松不少罢。”

“七牛”,是南疆百姓对犀皮地龙的俗称。成年犀皮地龙,力气差不多是成年水牛的7倍,故而得了这个俗名。

伊明弘轻松自在地看着窗外景象,抚了抚长须,悠悠道:“有‘七牛’助力的话,确实会省时不少。不过侯爷你忘了,‘七牛’的数量,可从来都不多的。更何况山高水长从南疆借调到大宁府,‘七牛’未必适应得了大宁府的气候。所以建造浴凤关,还得是大宁军民啊。”

“是啊。当初建造浴凤关,足足花了八年时间。大宁的军民,都牺牲巨大,军卒为了保护浴凤关,百姓为了尽早完工浴凤关,不少人都长眠在青山之中了。”安陵世渊感叹道。

伊明弘安慰道:“值得的!这些都是值得的。侯爷你想,浴凤关落成后,整个西南三镇局面立马就好转了。洛流国无法再轻易东进;大宁军伤亡趋少;而大宁百姓更是可以安居乐业了。”

“唔。当时我采纳了军师的建议。用北方草原骑兵的打法,主动出击。不以杀敌为主,改为在洛流境内四处骚扰。整个洛流的定东军,都被这打法牵扯住了。这才有了在大宁兴建浴凤关的契机。”

“初几年,洛流还是疲于防范。不过后几年,我的老对手徐思奎,慢慢地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兵,成长为洛流定东将军。他那个以骑兵对阵骑兵的打法,直指关键点。也是从那开始,我军在洛流的骚扰战术,伤亡开始越来越多。而如今,整个洛流定东军的骑兵,已经数倍于大宁骑兵了。若没有浴凤关的落成镇守,西南三镇远没有如今平安祥乐、百业兴盛。徐思奎,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安陵世渊兴致一起,侃侃谈起了以往的军中过往经历。

伊明弘捋了下长须,笑道:“浴凤关落成之前,侯爷对阵徐思奎越来越吃力。是再正常不过了。当时洛流定东军不断削减步兵营,拼尽了力组建骑兵营。定东军的机动能力只会越来越强。而反观我大宁军,靠着现有骑兵营,在洛流左冲右突,且兵马难再补充。因为大宁的人力、物资,都用在建造浴凤关了。”

“再说浴凤关落成后,洛流的定东军骑兵数倍于我大宁骑兵。此时我大宁军再想说野战赢下定东军一局,委实太难了。不过我敢打赌,现在洛流国王上,一定非常头痛定东骑兵。”

“噢?此话怎讲?”

“侯爷你想,你现如今维持大宁骑兵的给养,是否感到手头不宽裕?而洛流骑兵数倍于我军,他们的耗费可想而知。而有浴凤关在,洛流再多骑兵,都是破不了关隘的。拥有骑兵大军,耗费糜巨,但对我大宁府无从下口。洛流王上可不是头痛不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