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丰收的忙碌与喜悦25(2 / 2)

之前质疑过杨欣的村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被打了脸。

只要耙耙柑好卖,能够卖出好价钱,就算是被打了脸,他们也是高兴快活的。

甚至巴不得能够多来几次这样的打脸,好让自己可以多赚些钱。

于是乎,那些家里面种了耙耙柑的村民,便呼啦一下围了上来,将那几个水果商人团团围住。

这个拉一把,那个拽一下,都想要让这些水果商人,先去自己家的果园收耙耙柑。

之所以如此热情,原因也简单。

这些村民们的心中还是存了一些担心,生怕这几个水果商人虽然被杨欣给找来了,但是只会收购一部分耙耙柑就要走。

如果自己不快点儿拉着他们去收自家的柑子,等到他们收了别人家的,收够了不再要,那自己岂不是亏大了?

这么好的价格,真要让他们自己驮到山下去卖,也不见得能够卖得出来吧?再说了,零售哪有收购卖得快?

甚至于在争抢的过程中,有几户人家还起了纠纷。

他们都想要让水果商人先去收自己家的耙耙柑,甚至还有人为了尽快把自己家的耙耙柑卖出去,相互攻讦,说对方的耙耙柑品质不好,更有人想要主动降点价,好让水果商人先去收自己家的。

在这些人看来,哪怕是稍微吃点亏,也是可以的。反正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令他们满意的了。

还好这个苗头刚刚出现,就被人告诉给了杨欣、许先国和春晓等人,被他们立刻制止。

如果自己村里面都要打价格战,那么耙耙柑想要卖出好价钱,就成了奢望。

这简直就是上赶着给人递刀子压价。

杨欣费了那么大的劲,付出那么多,要的可不是这种结果。

许先国气的那叫一个够呛。

他让杨欣、春晓以及村委会的人,先去接待那几个水果商人,自己则把村民们都给叫到旁边,小声的怒斥了一番。

最后还特别警告了那几个相互攻讦、想要降价的人,叫他们不要乱来,谁要是敢在这个事情上面乱来,就算他能饶的了,乡里乡亲也饶不了他。

这个事情,也让杨欣意识到,现在的这种合作方式,对于村子里面的人,约束力实在太小。

之前耙耙柑没有大规模成熟,大伙儿还能共患难。但是现在,想要让人继续听他的话,继续提升耙耙柑的品质,恐怕是很难了。

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

更何况这还不是同富贵,而是想要让人继续投入。

看来合作的方式,得变一下才行了。

心中有了想法的杨欣,并没有着急找许先国、春晓等人说这个事,打算先把这次的销售忙完再说。

他与村委会的人,一起协调耙耙柑的收购,告诉村民们不用着急,就算这次没有收完他们家果园里面的柑子,后面几日也会有其他的水果商人过来。

好说歹说,再加上许先国与春晓的威望,总算是让村民们没有再乱作一团,争抢水果商人。而是按照村委会的划分,各自回到自家果园去采摘耙耙柑。

杨欣又给他们送去了大量的纸箱,让他们把耙耙柑装在纸箱子里,方便打出牛村耙耙柑的名头。

同时也吩咐村民,千万不要想着以次充好,把还没熟或者坏了的耙耙柑,放到纸箱子里面,人家水果商人亲自过来,就是要检查品质的。

牛村立刻陷入了忙碌的景象。

这等丰收的忙碌景象,在冬季,在春节前后,是牛村从来没有过的,甚至在蒲县的许多地方都不曾见到。

孙怡再次被这一幕景象给深深地迷住了。

她带着摄像师,在村子里面四处穿梭,把这一幕幕忙碌的景象全都给拍摄记录了下来,还随机找了几个村民进行采访。

被她找到的人,全都紧张且局促,下意识的想要拉衣服,甚至还有人提出让孙怡稍等,想要回家换身衣服。

但同时,在这些人的脸上,也全都洋溢着止不住的笑容。既是因为两年多的辛苦终于能够赚钱,也是因为自己有可能上电视。

对于村民们来说,登上电视,哪怕是上的县台新闻,那也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能吹好长一段时间。

村子里面那些没有跟随秦少游栽种耙耙柑的村民,在看到了这一幕后,或是羡慕,或是后悔。尤其是在听说了耙耙柑的价格后,更是有不少人懊恼。

他们此前怎么也没有想到,耙耙柑不仅好的卖,还真的能够卖出高价。

与耙耙柑一比,普通的土柑儿,就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以至于不少人都在叹息,说自己要是早点儿跟着杨欣搞耙耙柑,现在也到了该赚钱的时候,而且赚的还不少。至少是要比杂柑儿之类,赚的要多。

还有不少人,对着杨欣的父母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们生了个好儿子。

村子里面,外出打工赚了大钱回来的人,不是没有过。但是像杨欣这样,带着大家伙儿一齐赚钱,甚至还带着大家伙儿一同上电视的人,却是从来没有的。

几个上了岁数,喜欢走村窜乡的婆婆大娘,还拉着杨欣的父母,非要给杨欣说个对象。

之前因为大学毕业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跑回山村种田,被许多人非议腹诽的杨欣,在这一刻居然是成了这些兼职媒婆眼里的香饽饽,搞的杨欣父母既是骄傲,又感觉有些好笑。

但更多的还是骄傲。

有了这么一个出色的儿子,做父母的,怎么可能不骄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