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的名字,耙耙柑(2 / 2)

因为这些年来,水果买卖一直是买方市场,都是收购方说了算。

而且在他们心里,每斤比土柑儿贵个两三毛,已经是很不错了,他们怕杨欣的拒绝会让水果老板们心生不满,对春见柑的采销造成不好的影响。

杨欣听了村民们的发言,笑着让他们安心:“春见柑的味道,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明年更好吃的柑子一旦成熟上市,就算价格比普通柑儿贵个两三倍,也是一样好卖。而且我看了下时间,明年春见柑上市,正好是春节前后,那个时候的水果,不愁卖不起价。伱们也别担心那些水果老板会不会心生不满,只要咱们的柑子好,他们就不会有任何不满。你们要担心的,是自家果园里面结的果子不够多、不够卖,让你们错过了赚钱的好机会。”

听到杨欣的话,村民们不说安心,但至少没有那么焦虑了。

春晓则提起了名字的事情,她不说还好,一说村民们也都觉得,春见柑这个名字确实有些拗口,好像也没有把这种柑子的特点表达出来。于是话题就此被歪了楼,村民们不再担心采销的事情。毕竟离着明年春见柑成熟上市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在担心也没有用,反而是讨论起了要不要给春见柑改个比较顺口好记又能展现它特点的名字?这名字又该叫什么才好。

“这种柑子,口感甘甜,汁水又多,真的是甜如蜜一样,不如叫蜜柑咋样?”

“不咋样,蜜柑都有了,好像是湖北哇还是哪里的特产,你再取这个名字,不是跟人家撞名了嘛?到时候人家买蜜柑,是买我们种的春见柑,还是湖北的蜜柑?”

“甜柑咋样?”

“太普通了,甜柑甜柑,凡是味道甜的柑子都可以叫这个,哪个晓得是我们牛村的春见柑喃?”

“我觉得不如叫软皮柑,它这皮就软耙耙的。”

众人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结果。

春晓在这个时候提了个建议:“我看这种春见柑,摸着软软的,像刚才有个叔叔就说了,叫它软皮柑。但软皮柑好像也没那么顺口,依我看,不如就用你们这里的方言来喊。你们这里喊软叫耙,不如就叫它耙耙柑?特点鲜明好记,顾客一问为什么叫耙耙柑,让他们一模就能知道原因。他们容易记住这种柑子,也好分辨。”

听了春晓提出的名字,村民们先是交头接耳的讨论了一番,然后纷纷叫好:

“耙耙柑,这个名字好。”

“我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顺口,好记,让人一听就能记住,也正是这种柑子的特点之一。”

“同意,我支持叫这个名字。”

“春晓你可以哟,这么快就把我们这里方言学到了,还给春见柑取了个这么合适的名字。”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耙耙柑这个名字不错。于是当天就拍板通过,让春见又多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耙耙柑。

春见雅趣,耙耙柑通俗。

春见代表着这种柑子结果成熟的季节,耙耙柑则是它的特点。

两个名字各有特点,也各自代表了这种柑子的一种特点。

在这之后,秦婆婆天天都会出门去卖耙耙柑,最开始去县城里面卖,后来不愿意给去县城的车票,就在镇上卖,反正也能卖得出去,她也就懒得再往城里跑了。

她现在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卖得光明正大。

每次去镇上卖完了耙耙柑回来,总是会耀武扬威,一副打了胜仗归来的将军模样,逢人就吹嘘自己今天又卖了多少钱,要不是山路不好走,都有人想要跟着她到牛村来收柑子。

她吹嘘就算了,还嘲笑跟杨欣合作的村民,说他们傻。杨欣让他们不卖就真的不卖,有钱不赚,那不是傻子是什么?

每次吹嘘完,嘲笑完,她都会拍拍自己的背篓,里面装着她买了耙耙柑后,买回来的一些东西。又或者是拿出自己包着钱的帕子,带着几分炫耀的口吻说:“你们都觉得我要吃亏,现在看看,我吃亏了吗?我秦老婆子这么多年,几时吃亏过?”

秦婆婆的言行,让村民们的心里面那叫一个气啊,还有人跑去找到杨欣说了这个事,杨欣没有多言,反而说秦婆婆要是靠着耙耙柑赚了钱,也是好事,更加说明了咱们的耙耙柑不愁卖,今年还不是最佳口感和味道,都能卖得好,等到明年品质更上一层楼,大伙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话传到了村委会,许先国听了后很是高兴,连带着旱烟都多抽了几口,感慨道:“不愧是上个大学的娃儿,就是明事理。跟他一比,秦老婆子做的那些事情,就更显得无赖、更没有道理了。”

春晓附和道:“杨欣曾经给我说过,他回村的目的,不止是要自己发家致富,还想要把村里面的人都给带动起来一起致富。现在看来,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还牢记着自己回村的目标。”

至于秦婆婆那边,因为没有人愿意搭理她,再加上今年果园里面结出来的耙耙柑并不多,没几天的功夫,就让她把成熟的果子摘完卖完,甚至就连一些品相不怎么好的柑子也被她摘了拿出去卖钱,结果就是被人给骂了一顿,说她不讲诚信,以次充好,让秦婆婆很是生气,又在场镇上面上演了一次撒泼耍赖,差点儿闹进派出所去。

随着果园里面的耙耙柑卖完,秦婆婆的好日子也算是到了头,而她也开始憧憬起了明年耙耙柑成熟后的场面。

相信到时候,她一定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不行,现在果园里面的春见柑……啊不对,现在听说他们给取了个新名字叫耙耙柑,还是这个名字好,好记,也有特色。我果园里面的耙耙柑还是有点少,得抓紧时间,再嫁接一批,这样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子,卖到更多的钱……”

秦婆婆虽然抠门,但是在看到了赚钱机会后,还是不吝啬的。

更何况她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嫁接技术,完全可以自己弄接穗,自己嫁接。这些又不用花什么钱,无非是多累一些罢了,她虽然有许多的毛病和缺点,但却不怕苦和累,只怕赚不到钱。

秦婆婆乐呵呵的在自家果园里面忙乎了起来,大量嫁接耙耙柑,甚至还插了好些的新苗在果园里。

杨欣看到了这些后,好心提醒她不要把果园的密度搞的太大,否则会影响到耙耙柑的产量与品质。但是她根本不听,甚至还讽刺杨欣,说他是见不得自己好,怕自己明年赚大钱,所以才要阻止自己,搞的杨欣哭笑不得,暗道对方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既然秦婆婆一门心思,认定他的好心是歹意,他劝说也没有用,只有等秦婆婆吃了亏遭了罪,才会知道他是一片好心,而非如秦婆婆臆想的那般,是见不得他人好。

转眼间,春天过去,夏天来临。

就在牛村的村民们,期待着耙耙柑能够长得更好,在今年年底可以结出更多、更美味的柑子时,一场危机却突然降临在了牛村,差点儿就要打碎了众人的美好期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