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脱虚就实73(2 / 2)

崔祺笑道:“都是农庄,自然相似。”

“可某一直在想,如何营造一种学说,让我治下的农庄有所不同。”

崔祺说过,可以创建一种学说,加强屯田制,这次又被曹操提及。

内心里,崔祺不太喜欢历史上的曹操。

可是现阶段的曹操,一直在思索救国之道,算是个愤青。

既然曹操愿意搞些东西,不如启发一下他,反正成不成都是他的事情。

“孟德兄,现在的学说,立足于保障贵族的利益,贵族身居高位,不希望社会变革,他们时时刻刻想着把整个国家拉入一种虚无。”

“包括经学,所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学子往往用一生的时间,研究字迹缺失严重的尚书,以缅怀上古,这对于国家毫无用处。”

“孟德可以在领地内颠倒过来,以实用学识为考核人才的标准,比如工学、农学、商学,只要对国家有用的学说,都可以尊重。”

“革除经学的同时,也要切记,不要被其他非实用学说渗透,否则功亏一篑。”

“此之为‘脱虚就实’。”

曹操听完,四下里寻找东西。

“孟德兄,你找什么?”

“我想找笔墨书简,把刚刚宜之说的记一下。”

记完这些东西,曹操问道:“宜之,这些策略,在你的领地,实行吗?”

崔祺摇了摇头。

“为何?”

“每个领地都应该有一种适应的策略,高都耕地太少,不适合割据,但属于南北通衢,我的领地正在实行官营商贸,至于经学,我不能否定,否则我会被孤立,到时就没人和我做生意了。”

“孟德兄的领地不同,本就和世家处于敌对关系,又在淮泗膏腴之地,可以自给自足,说什么,做什么,完全可以离经叛道,别管什么策略,能强化自身,就是好策略。”

“说得好!”

曹操满意地点头。

“我到朝廷报到后,即刻抽身回领地,实施宜之的策略。”

崔祺不知道,自己这样算不算教会对手,也不知道曹操何时会黑化。

这个世界有无数种可能性,但愿他能一如既往忧国忧民,最后安安稳稳当个汉征西将军,曹侯。

小宴过后,崔祺留曹操住下,曹操到书房,将思绪整理成册。

第二日便回去了。

崔祺和往常一样,恢复到不忙不闲地工作中,和幕僚一起筹谋。

忙到午后,蔡琰住处来人,说请崔祺一叙。

马车停下,崔祺来到这处清幽的小院。

“蔡娘子,你是想离开了吗?”

见到蔡琰,崔祺先问出了这句话,却迎上了蔡琰满是泪痕的眼眸。

“怎么了?”

蔡琰请崔祺坐在主位,正色来到崔祺身前,双手一叠,行了个大礼。

“你这是干什么?”

“府君,我求伱,设法救救我父亲吧。”

昨日聊天时,蔡琰从曹操那里得知,青徐黄巾复起,害怕父亲有什么闪失。

崔祺知道,蔡邕不会有什么事情。

将来董卓还要征辟他为官呢。

但是现在跟蔡琰说这些,是说不通的。

“蔡娘子,你不必忧心,我可以派出一支兵马,前往青州,寻找你的父亲。”

蔡琰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崔祺。

“我父亲曾经弹劾宦官一党,你真的能不计前嫌吗?”

崔祺笑道:“哪有什么宦官一党,有的只是皇帝一党。”

“你父亲被皇帝一手提拔上来,被几个士党怂恿,去弹劾拥立皇帝的曹节,皇帝不贬黜他才怪呢。”

蔡琰傻傻地看着崔祺,虽然她满腹诗书,但对于朝堂关系,可以说一窍不通。

“找到你父亲之后,我在雒阳买一处宅院暗中安置他,只要他老老实实的,保他无事。”

“多谢府君。”

这个年末不太安稳,青州黄巾复起,紧接着乌桓南下,又打进青州,可以说相当混乱。

好像诸葛亮的父亲也是死于这一年,他是泰山郡丞,就在青州。

如果可以的话,看看能不能保护一下,让诸葛丞相不至于幼年丧父。

“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郡府还有许多公务要忙。”

蔡琰想说什么话,但欲言又止,再次行了一个礼,送崔祺离开。

回到郡府,崔祺看到院子里摆着一个箱子,一群人往里边窥视。

崔祺也很好奇,缓步上前。

众人看见崔祺,先是一惊,随后一起行礼。

“府君。”

“这是什么东西?”

一旁有个挺眼熟的人,上前拱手:“长平侯,你不认识我了吗?”

听这人话语中带着戏谑,崔祺仔细回想。

这人好像是自己小时玩伴,崔家商社的护卫,崔生。

这个人小时候最不老实,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

崔祺跟着他也没少受捉弄。

有一次被他引进了沼泽,落在淤泥里只剩下一口气,差点没殒命当场。

不过和他在一起,崔祺童年在这个世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不过这人命苦,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早早有了一妻一妾,生了七个娃,不得不为家庭生活奋斗。

崔生跟随商社走南闯北,熟悉道路。

见他来,崔祺猜测,应该是父亲让他送信的。

“崔生,没想到你能来。”

崔祺上前,握住崔生的手,拉他进厅堂。

“郎君,别着急,这个家伙还得安置呢。”

崔生指向那个箱子,箱子不断晃动,发出尖锐的怪叫。

“这里面是什么?”

“这是一只猎鹰,家主已经训练好了,如果发现马队,它会在高空盘旋,你不正打仗吗,有了它帮忙,寻敌就不难了。”

崔祺的脸上满是震惊,感觉这个世界的爹也太好了。

在这个信息交流困难的时代,有这么一只猎鹰,就不怕胡骑东躲西藏了。

“太好了。”

“郎君,得找个专人喂养它,和它熟悉一下,否则它不听话。”

训鹰,还是找个匈奴人比较好。

崔祺吩咐亲卫,把刘节找来。

不多时刘节到来。

“府君,你找我?”

“刘节,我父亲送来一只猎鹰,用来寻敌的,需要专人喂养,你愿不愿意受累。”

刘节一听,顿时两眼放光。

“愿意,我原本就有一只猎鹰,可惜中山国一战,和我这条胳膊一起没了,训鹰没问题。”

崔生打开箱子,猎鹰扑腾腾飞起,还好脚下有铁链,拽住了它。

这猎鹰以凶狠的目光看着众人,发出骇人的鸣叫声。

刘节拿起特制的手套,用嘴叼了,戴在手上,随后为猎鹰解开铁链,猎鹰又扑哧扑哧来到手套上。

“好猎鹰!”

崔生对崔祺道:“郎君,我跟家主说了,这次送完信,就留在你这儿了,你可不能赶我走啊。”

崔祺拍了一下崔生的肩膀:“正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办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