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我反对这门亲事68(2 / 2)

几十个大嗓门的汉军,拿着杨树皮大喇叭高喊。

“尔等妻儿皆落入我军之手,若不想她们性命受损,即刻缴械投降!”

白波军一听,顿时战意全无。

看着即将被攻破的汉军营地,李乐猛一咬牙。

“给我冲!”

属下纷纷劝说:“将军,降了吧!”

“是啊,等一会儿被汉军占了上风,再投降就晚了。”

李乐一听,骑马冲向汉军营地。

关羽见有敌将前来,立马举刀迎敌。

“哐当。”

李乐将未出鞘的长刀扔在地上。

“我乃白波军渠帅李乐,我等愿投降朝廷,请求宽恕。”

关羽一看,整个人已经蒙了,自己这边一直被白波军压着打,敌军主将怎么就投降了呢。

关羽下马,绑了李乐,送入中军。

“大哥,白波军渠帅李乐降了。”

刘备看见眼前这个身穿精致铠甲,内衬杏黄色里衣的将领,也是一脸蒙。

“李乐?”

“刘备,我知道你,你来河东不是一天了,本以为你是个废物宗亲,没想到你竟然用兵如神。”

刘备起身:“李将军,为何这样说?”

“纵然我奇计百出,将你围困在山间绝地,没想到你居然还有奇兵,在背后夺了我的阳阿城。”

刘然在刘备一旁小声道:“想是你那小弟崔祺出手了。”

刘备点头上前:“李将军,你的用兵之法,在下叹为观止,只可惜我等各为其主,否则定要和你把酒言欢。”

李乐摇头道:“刘将军此言差矣,我白波军并非要推翻大汉,只是想为百姓谋一条生路,我们未必就是各为其主。”

“哦?”

刘然提醒道:“听闻黄巾徒众惯爱迷惑人的心智,兄长不要被他蒙蔽。”

李乐笑道:“协助你们的部曲什么作风,你们也都看到了,豪强依靠这些人,欺压良善,百姓实在没了活路,刘将军是汉室宗亲,真的忍心看百姓陷入倒悬吗?”

“这!”

听到这话,刘备和刘然都沉默了。

“不如你我合兵一处,割据河东,来日羽翼丰满,进兵雒阳,清除外戚、宦官、士党,辅佐陛下,还天下以太平!”

“好!”

营帐中,张飞大叫一声。

“好什么好?闭嘴!”

刘备感觉,李乐太能说了,话里话外,满是煽动的意味。

“玄德,这人该如何处置?”

听到刘然说话,刘备想了想。

“先控制住白波军,怎么处置李乐,还是问问宜之吧。”

“也好。”

……

“报,陛下,大捷!”

雒阳北宫,德阳殿。

张让一路喊着,来到寝殿。

“陛下,大捷。”

“哪里来的大捷?”

寝殿中,满是嬉笑之声。

皇帝穿着宽大长袍,蒙着眼,正和宫女们玩捉迷藏。

摘下眼罩,皇帝来取竹简。

“南军都尉刘备,一举收复了冀县、阳阿两县,俘虏一万白波军,还擒拿了白波军渠帅李乐。”

“不愧是高帝血脉,果然有本事。”

“刘备上奏,白波军主动投降,请求朝廷封赏白波军渠帅李乐,臣下觉得可行,不知陛下什么意思。”

皇帝微微一笑:“阿父,你什么时候替叛军说话了?”

“黄巾军此起彼伏,总是用兵也不是办法,最好剿抚兼用。”

皇帝点头。

“传诏,让李乐和诸位白波军将领携带家眷来雒阳,朕进行封赏。”

“刘备此战有功,命他上任河内尉,带兵进入河内郡。”

“遵命。”

……

“宜之,你的部曲为何能如此严整,与民秋毫无犯。”

阳阿城。

士兵在街道上不时巡逻,街巷秩序井然。

大战来去匆匆,民生已然恢复。

崔祺自高都前来,拜见刘备,两人一起漫步在街道之上。

刘备给崔祺讲了自己这边的战况,讲到张飞丢了冀县,关羽被伏击于阳阿,顿时惭愧不已。

“河东豪族的部曲,本身就是豪族豢养,用来欺压百姓的,攻入城池,烧杀抢掠,在所难免,兄长进兵太急,这才没有约束好,不过二哥、三哥也有自己的问题。”

刘备停下脚步:“他们两个有什么问题。”

“二哥刚而自矜,三哥暴而无恩。”

刘备点头:“这评价,太准了!”

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结合关羽、张飞的一生,做出的评价,能不准吗?

“这二人以后要独领一军,必须克服这些缺点,否则后患无穷。”

“独领一军?”

这一点刘备从未想过,要知道几个月前,他还是个只能带三百兵的县级武官。

一军五千人,要是关羽、张飞都能独领一军,自己还不得有个两三万兵马。

不敢想,绝对不敢想。

“兄长,河东豪族的部曲管不了,不如放回去,李乐的降兵,裁汰老弱,留下一千精锐,其余的放归乡里,恢复农耕。”

“正合我意。”

正说着话,一抹红色的身影出现在街道上,周围的一切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前方的女子容貌出众,身材高挑,穿着一身红色纱裙,手里举着一把赤色丝织伞。

“这位是?使者?”

刘备笑道:“为兄也很奇怪,朝廷使者竟然是个女子。”

蹇柔远远道:“玄德,可愿陪我走走?”

“这?”

崔祺轻咳了一声:“兄长,你去吧,我和邹方忙一下县务。”

“也好。”

刘备也身穿一袭红色锦袍,两人在一起倒是般配,只是不知道这个神秘女子到底是谁。

也许是个上军校尉部的暗探。

人生最痛苦之事,莫过于看见好兄弟恋爱。

看兄长有美人相伴,崔祺心中有些空落落的,自己家中的妾室,也是好久不见了。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这句诗在纸面上已经让人很悲伤了,现在又让崔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

在阳阿住了几日。

朝廷的诏书到了,封刘备为河内尉,命他领兵至河内。

崔祺猜测,皇帝这是想让刘备制衡丁原。

临走时,刘备找崔祺告别。

“我这里有一千训练好的高都军,兄长先带走,你的一千河东军留给我帮忙整训。”

“如此再好不过了。”

刘备馋崔祺的兵不是一天两天了,真想以后招了兵,先给崔祺训练一个月再说。

“兄长,我再给你五个谋士,平日里在帐下给你出出主意,二哥、三哥领兵时,最好也配上谋士,用来查缺补漏。”

“好。”

说了没几句话,听见门外有马匹嘶鸣声。

简娘子喊道:“玄德,陪我去骑马?”

“这就来。”

崔祺一皱眉:“兄长,你连她是谁都不知道,就开始交往了吗?”

刘备笑道:“她是上郡一游侠,和为兄出身一样,为兄也好奇他的身世,但英雄不问来路。”

“那你也得悠着点。”

“放心,为兄自有分寸。”

崔祺看着刘备的眼睛,仔细看那眼神,他哪里有分寸?

“兄长,你不会真心喜欢一个暗探吧。”

“她身世可怜,自幼丧父,有一个兄长常年不见,为兄只是关怀一下。”

“一个暗探有什么好关怀的?”

“宜之,为兄出生入死十几年,好不容易碰见一个称心的,就不必在意她的身份了吧。”

门外又响起了叫喊声。

“玄德,你怎么还不来,好了吗?”

“这就来了。”

没等崔祺多说什么,刘备已经走出厅堂。

崔祺无奈地摇了摇头。

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

……

控制了高都周边区域。

崔祺表奏泫氏县、阳阿县的县令、县丞、县尉,举荐自己军中立下军功之人为官。

军事占领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是建设当地的行政系统。

只有稳定执政,才能改善民生。

随着高都县逐步稳定,各地的豪族和百姓陆续往此处迁移。

泫氏城方向,原本是掠夺人口,现在是迁徙者主动到来。

农民军不善治理地方,攻占郡县后,先是抢府库,再是抢豪族,一旦攻势被遏制,只能坐吃山空。

再过一段时间,长子城打都不用打了。

……

四方士族流民来投,高都县俨然有了新兴之相。

这一日。

为了稳定治安,崔祺领着都尉部兵马在高都以南巡视。

带兵之时,自己不能当甩手掌柜,一旦兵不知将,就麻烦了。

隔三差五领兵巡视,是必要的工作。

沿着官道,一支送亲的队伍前来。

有人办喜事,崔祺不想拦路,赶紧领着人闪到一边。

篷车经过,新娘子掀开窗帘,见穿着一身铁甲的崔祺在路边。

“这位可是崔都尉?”

“正是。”

“快停车。”

篷车停下,新娘缓缓走下马车,双手相叠,行了一个礼。

崔祺翻身下马。

“不知娘子是何人?”

“小女子蔡琰,陈留人,家父蔡邕,早闻都尉才气,没想到竟然在此处相见。”

蔡邕是一位名士,十六年前,因为得罪宦官一党,被罢黜,往来泰山和吴地躲避灾祸。

其女蔡琰,和河东卫家次子卫仲道有婚约,卫仲道生于建宁元年,今年加冠,于是要求完婚。

蔡琰今年十五岁,生的俊俏可爱,腹有诗书气质华,用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

“你不是要嫁往临汾吗?怎么来了高都。”

“父亲说,官军打通了道路,走这里去临汾,更近一些。”

崔祺想了想,蔡琰说的也对。

“听闻都尉精通兵法,擅长理政,本想请教,只可惜小女子要匆匆赶路,不能和崔都尉多交谈。”

按照历史发展,卫仲道一年以后会病死,蔡琰开始守寡,后来被匈奴人掠走。

匈奴人霸占卫青子孙的媳妇,简直是大汉的耻辱,曹魏也不敢说什么,最后花钱赎回,更是加重了这一耻辱。

崔祺正色道:“罪臣之女怎能嫁给功臣之后?你不用急着赶路了,我反对这门亲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