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提早一天回到现实37(1 / 2)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阶段:日心说是怎样战胜了地心说。如果我们把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创造出楔形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起点,那么之后的2700多年里,我们的祖先一直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平坦的大地上。“天圆地方”的假想很符合眼睛看到的景象。埃及和巴比伦的智者认为大地是一个半球形悬浮在空中,尽头是万丈深渊。

直到公元前500年,有一些人开始意识到大地不是平的。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看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是由各种完美几何图形和数字组成的。世界是造物主的杰作,半球形在几何立体形状中并不完美,由此推断大地应该是个球形。

100多年后的亚里士多德终于找到了相应的证据:第一个证据是海面上帆船影像的出现顺序。当你在海边看到一艘帆船远去时,总是先看到船身消失,再看到桅杆和船帆消失,而不是看到它们同时缩小成一个点然后消失;反过来,当帆船向你驶来的时候,你总是先看到桅杆和船帆,然后再看到整个船身。如果大地是平的,这个现象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大地是球形的,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

第二个证据是晚上长途跋涉时观察到的星辰运行情况。如果晚上朝着北极星的方向走足够长的时间,就能观察到身后有一些星星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而前面的星空会升起一些新的星星。这个现象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

第三个证据是月食时地球影子的形状。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会慢慢落入地球的影子里。而大地在月亮上的影子是一条圆弧线,这是证明大地是球形的重要证据。

亚里士多德宣称“大地是球形”的观点,在知识分子圈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他是首位通过实证方式而不是思辨的方式去论证大地形状的人。但是当时的人们一直无法接受这个观点。如果大地真是球形的话,那为什么我们不会走着走着就头朝下脚朝上“掉下去”呢?这个问题两千多年来一直折磨着许多科学家,因为人们日常体验到的上下观念的常识与观测到的“大地是球形”的证据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公元2世纪中叶,古代天文学教父级人物——托勒密在总结许多科学家观测、计算的结果后,完成了耗费他一生心血的鸿篇巨制《天文学大成》。整个宇宙被描述为一个以地球为中心、日月星辰以特定轮盘轨道绕地球旋转的模样。按照书中的理论,人们已经能够以较小的误差预报日食和月食以及五大行星的运动位置。这是人类天文学的第一部系统著作,也是集古代天文学大成之作。此书一出,1500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敢于挑战“地心说”理论。

那时候人们对于《圣经》的信仰和崇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可以命令太阳和星辰暂停运行,所以他们认为太阳、月亮都只能是围绕着地球在转动。代表上帝的宗教裁判所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任何与《圣经》相违背的思想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公元15世纪~16世纪上半叶,一位来自波兰的神父勇敢地突破了《圣经》的绝对权威,发表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运行学说。

这位神父就是天文学历史上代表“日心说”的重要人物——哥白尼。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里,哥白尼罗列了大量的观测记录,并进行了严密的数学论证和定量计算,得出了更加简洁的天体模型。用他的理论来计算星星运行的位置以及预报日食、月食,精度要远远高于托密勒的“地心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如同划破黑夜的一道闪电,很快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反响,冲击了许多人的认知。尽管受到了许多宗教届人士和保守派的强烈指责,这个理论还是很快流行开来。

但是哥白尼的理论有一个地方被认为是不完美的。哥白尼认为,所有的天体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必须位于圆心的位置。但实际观测到的天体运动轨迹却是不均匀的。在哥白尼去世30多年后,另外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将行星的运行轨道修正为椭圆,太阳被放置在了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并就此提出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这件事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而开普勒也被大家尊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接下来的科学家们继续完善着“日心说”的理论。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自己组装的光学望远镜,打开了人类用工具探索宇宙的序幕。他观测到的金星盈亏变化给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佐证,而他提出的力学惯性原理解释了人们为何体会不到地球在转动。

到了公元17世纪中叶,人类历史上500年一遇的天才级人物——牛顿出现了。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发现了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万有引力,彻底解决了萦绕在大家脑海里的那个老问题——“地球自转怎么没把人甩出去”。牛顿的力学三定律成为了创立“天体力学”的起点。

至此人类经历了近2000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对宇宙认识的巨大飞跃。我们的视野从脚下的大地,一直扩张到了巨大的太阳系以及相应的天体系统。罗马教廷在1616年对日心说发布了禁令,之后宣判伽利略有罪。这期间对于科学的镇压可谓疯狂无比。等到1980年伽利略才被教会翻案,而要到1992年罗马教会才解除了对日心说的禁令。可是历史的车轮无法倒退,人类的认知就这样不停地被一次次的刷新,永不止步。

上面就是这本书中描述的天文学历史的第一个阶段:日心说是怎样战胜了地心说。

那么接下来,为你讲述第二个阶段:人类是怎样发现和探索太阳系之外的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