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文化69(1 / 2)

夫妻俩从苏家老宅里走出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

路灯照亮昏沉的巷路,把黑暗赶进角落里。

车门关上的那刻,忍了一路的朱丽侧身问道:

“老公,咱们不是说好了给爸妈买套房子吗?你怎么突然变卦了啊?”

“以后要是让妈知道咱们有钱还不给他们买房,会以为是我不孝顺的!”

苏明成解释说:“妈不同意买房,是因为她不知道咱们到底有多少钱,心里有顾虑担心我们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妈不同意,咱们不能先斩后奏吗?”

朱丽恍然说道:“你的意思是,咱们先把房买了,再把爸妈接过去?”

苏明成轻刮了下朱丽的鼻梁:“就是这个意思。”

“我不是单独留了240万买房的钱吗?最近我又挣了些钱,打算凑一凑买套大点的。”

“最迟明年12月之前,我肯定让爸妈搬进新房子里。”

朱丽有了这个承诺,便安心了。

。。

一个月后。

次卧电脑桌前的摇椅上,苏明成关掉手机屏幕,发出一声长叹:

“唉...”

看完《史记》,再看王明珂的《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他收获颇多。

普通人所能看到的,是被个体文化认同、群体社会身份与学术专业知识等形式,折射扭曲的表象。

真实和现实是两回事。

什么是真实?

......

什么是现实?

......

普世性的真实与个体性的现实,是不完全适配的。

因此,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永远无法成为历史书上的人物,用现实去照应真实。

可偏偏有些人很特殊,他能走进历史书里,去体悟真实背后的现实。

想到这,苏明成再次回想起《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的一段话:

“我觉得历史很狡猾,记录这件事的史官他有很多话想讲,然而他不告诉你,就像鲁迅说从字里看出字来。”

“我懂得了一個秘诀,就是感同身受。很多人看历史只是觉得那是一个故事,不过我看到的不是,我看到很多东西,痛苦、挣扎、悲伤、追悔莫及。”

突然,苏明成像是抓住了灵感的方向盘。

一本本近代史、建国史的书籍为他敞开大门,他可以自由自在的驰骋于书中世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