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恐慌39(1 / 2)

2006年6月16日上午

叶晓明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一辆贴着法院标识的面包车,在格律诗音响店的门前停下。

从车里下来两个穿法院制服的男子,抬头看了看音响店的牌子,确定无误后走进店里。

刘冰给自己放假出去浪了,小杨出车送货,店里只剩下叶晓明一个人。

店里正好没有顾客,他正拿着抹布擦拭待客桌上的灰尘。

听到有人进门,叶晓明抬头看去,发现是两个法院的人,心里已经明白将要发生什么,但仍然心存侥幸:

“你们有什么事吗?”

一个法院工作人员问道:“请问,这里是格律诗公司吗?”

叶晓明咽了一口唾沫,发音生硬:“是啊。”

法院工作人员又问道:“公司负责人在吗?”

叶晓明放下抹布,认命般的说道:“在,我就是,我是公司经理叶晓明,请问你们有什么事?”

为首的工作人员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几份文件递给叶晓明:

“我们是法院的,本院已经受理深市乐圣音响有限公司,起诉你公司不正当竞争一案。”

“今天我们来,是向你公司送达原告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和举证责任通知书,请你签收一下。”

叶晓明在送达回执上签过名字和日期,工作人员收起回执走了。

法院的人走后,叶晓明把乐圣公司的起诉书副本仔细看了一遍。

他怎么都没想到,乐圣公司居然提出了600万元的损害赔偿请求。

600万元的争议标的,这对于小小的格律诗公司无疑是一个迈不过去的诉讼门槛,怎么可能打得起这么天价的官司?

他脑子一下就蒙了,这哪里是起诉,这分明是要置格律诗公司于死地。

他空白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格律诗完了!

半小时后,他躺在沙发上缓过劲来,给刘冰和冯世杰打了个电话。

让刘冰立刻开车回来,一起回古城找冯世杰商议。

300多公里的路程,叶晓明一路几乎没有说话,一直在绝望中凝神思考。

他很失望,对公司的前途失望,对丁元英失望。

这位所谓的高人都干了些什么?

都是一些花拳绣腿的东西,纯粹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不一样而标新立异,虚荣,说到底就是个虚荣。

公司现在的局面,都怪丁元英!

这两年多是白干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能够回到起点那都是走大运了。

只要走错一步,公司就会跌成负数,一个毁灭性的负数。

想到京城的公司、国外的鉴定,想到王庙村那飞扬的粉尘和刺耳的噪音,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个笑话。

与叶晓明恰恰相反,刘冰倒是心情舒畅,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他解开了一个疑惑。

以前看剧的时候,他一直不明白,丁元英这种降价打价格战,对乐圣公司来说,究竟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乐圣公司一定要和格律诗打官司?只是因为面子吗?

直到参与进来后才发现,格律诗降价的真正影响在于打断了乐圣公司的现金流,逼迫乐圣不得不下场肉搏。

乐圣公司的负债率有多少,刘冰没查出来具体的数字。

但是,网络论坛上面的业内人估算了下,最少也要超过50%。

乐圣公司的运转,离不开出售产品获得的现金输血,以及银行贷款。

格律诗的价格战一打,两家的产品在短期内卖不出去,只能依靠公司储备金和银行贷款硬撑。

格律诗是小公司,公司运营费用低,耗得起。

乐圣这种大型音响公司,运营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每个月光是员工工资和各地办公室的租金,就是一笔大额开支。

当公司营销受限的时候,现金输血变少,银行也会评估风险等级暂缓发放贷款。

如此一来,现金流就会越来越小。现金流要是断了,公司撑不了几个月。

所以,乐圣和格律诗耗不起,这个官司必须要打。

不仅仅是音响大鳄的面子问题,更是公司存亡的必然需要。

这场官司乐圣公司的根本目的,就是吞并格律诗公司。

以垄断的形式,重新制定音响售价。

只有重新掌握市场,让营销体系运转起来,公司才能活。

把这一套组合拳仔细捋了个遍,刘冰发自内心的觉得,真长见识了。

叶晓明和刘冰下午两点多赶到王庙村。

汽车开到木工房临时办公室门口的时候,鸣笛两声。

冯世杰闻声迎了出来,和叶晓明的脸色一样,垮在地上。

车子再次开动起来,目标是欧阳雪开设的酒楼。

冯世杰在车上看完起诉书副本,焦虑而沉重地说:

“我XX,600万,这不是想把我们格律诗往死里整吗?”

“600万,真够狠哪!先别说输赢,光诉讼费就能把格律诗活活拖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