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皇帝问计161(1 / 2)

宁远伯府内,李成梁正在认真听着自己的大儿子的诉说。

“也难亏张詹事是一个厚道人,你去好好聊小说就好了,怎么还聊起军国大事了?怎么,就这么急着超越为父?王阳明平定宁王多大的功劳,也就是封了新建伯。跟为父齐名的戚少保,最后也是未得封侯。为父封的这个伯爵,都不知道惹了多少人眼红。”李成梁说道。

“那依着父帅的意思,我是去争辽东总兵的位子,还是新军统帅的位子?”李如松问道。

“两个位子都各有利弊,辽东总兵的位子不好干,稍不留神就要被弹劾,为父都不知道被弹劾了多少次,你要是去接了这个位子弹劾也少不了。况且你我乃父子,回头又有几个御史上疏弹劾说辽东镇总兵父子相继,有重演唐代藩镇割据之患,那就麻烦大了。你看为父自从去官以后,就是待在京城,连自家府邸都不怎么爱出去,就是为了避嫌。”

“当然,要是去当了那个新军统帅,这新军的章程我也不知道最后定成什么样子了,可是既然是新军,那就要有所革新,有革新就有争议,到时候弹劾奏章一样少不了。不过有一点又比当辽东总兵好,因为只是练兵,又是在尝试,总还有挽回的机会。要是在辽东总兵任上吃了大败仗,那就再也翻不了身了。为父之前换了多少人的总兵,好几位总兵都是战死沙场,莫要以为当了辽东总兵就能封侯封伯了。”

“那依着父帅的意思,儿子还是去统帅新军为好?”李如松还是有些纠结。

“也不是这么说,毕竟这个新军能练成什么样也不好说。张詹事久居海外,他看到的听到的那些西夷的练兵之法未必准确,就算是准确的也未必适用于大明。不过他提议的去澳门那里采购武器器械、聘请人员的建议倒还不错,朝廷确实应该办这事。之前佛郎机国挑起了边衅,被大明水师击退。不过听说现在佛郎机国在欧洲本土那边被英夷打的大败,佛郎机国应该也不敢搞什么边衅了,他们不远万里来此,既然打不过,总是还想靠着买卖赚些钱,现在和他们谈,也算是好时机。要是去澳门的事情妥了,这新军才有办起来的样子,要不然士兵还是老人,武器也是老武器,只是换了一下名头,又哪里谈得上什么新军。”

“而且臣子的职事,都是由陛下定的,万一陛下觉得这两个位子都不适合你,让你去了别处也不好说。莫以为你在朝鲜立功,在军中就可以事事争先了。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封的开国公侯、靖难公侯还有这么多位,之前人家不想出来争,以后可不好说,莫要以为好事就是你的了。就说现在两个职位,你要是当了辽东总兵,该作何布置。要你去操练统领新军,这新军你要怎么练,这些你可曾仔细想明白了?想不明白就要多想多问,要不然这官位到了,可接不住。”李成梁耐心分析道。

“儿子谨记父帅教诲。”

“你再好好想想,董总兵也不会那么快就卸任,新军也不是马上就能练起来的,现在如梅也去了辽东,辽东现在什么情势,你也多打听一下。新军这边虽然是张詹事倡议的,但是新军能练成什么样,都是看陛下的心意,看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意思,你如果有志于此,不妨多多打听。朝廷对援朝抗倭的文武百官的封赏应该也准备下来了吧,到时候论功行赏,谁该去哪里,都会说的。你这次的功劳封爵还差一些意思,不过封个都督应该是不成问题,这也是武官品级的顶点了。”

不过张晓的居家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又被皇帝召见了。

数日之后,朝廷褒奖封赏下达,李如松封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宋应昌议和失误,所以只给了赏赐,没有晋升。其余文武官员,俱各有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