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同文馆的章程157(2 / 2)

“不过你既然你有想着分担的心,我现在确实有一个活计,你帮忙看一眼。”张晓一边说着,一边把写着同文馆建校构思的稿纸递了过去。

“学生家里实在是太远,回家肯定是回不去了。不过既然是农忙之假,我也想找一个田庄耕读休息,也顺便看看南北农耕有何不同。”

“夫子怎么想要办这个馆?这个馆要是办起来,恐怕士林里面的非议不会少,夫子可要慎重。”李之藻有些犹豫说道。

“张晓,你应该是会一些西夷之语的吧?”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人家语言文字那只是为了工作需要。框架先这么定吧。振之,你和文华能不能也帮我完善一下这个框架吧。”张晓还是一锤定音。

“你这个同文官搞得这么大?这简直就是在办新学立新政了。”王锡爵看完以后说道。

“阁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官员里面能掌握西夷语言文字的真的没几个人,只能是达者为师了。”

“就算是如此,这初期的规划也是不小,这么多语言文字的教习可不好找,而且你让传教士甚至是海外商人来担任教习,学生又是有功名之人甚至是官员,这师生之间能不能好好上课了。”

“下官多谢阁老信任。”

“毕竟这也是一个初步章程,我这边也没什么好改的了,既然是翰林院的名义,我帮你报给陛下就好了。”

“那就辛苦阁老了。”

三日后张晓就接到了传召,皇帝要找他详细了解同文馆的章程。

“张晓,朕让你去写书,你倒是好,居然为此要专门办学,还想搞得这么大。”皇帝说道。

“陛下,要想编好大国崛起的其他篇章,增补好元史,撰写好陆权轮、海权论等书,搞这个同文馆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朝廷知夷情的人才确实是少,别说知西夷之情的官员少了,就是近在咫尺的东夷日本,朝廷都没有几个熟悉情况的官员,那个派去出使的沈惟敬,原先就是一个布衣出身,因为要出使到倭国才临时授予了一个游击之职。培养一批翻译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夷情的官员,这倒也不错。但是张晓,你确定要让洋和尚来当讲师嘛?朕可是刚刚拒绝了利玛窦在京城建庙进学校的请求,你倒是好,直接想着把人家请进学校了。”

“陛下,古人有云,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既然是同文馆,总要广招人才,”

“张晓,李斯的《谏逐客书朕是背过的,你就不用拿这篇文章来举例了。朕对于各省出身的官员,何尝又有厚此薄彼了,你还是从南洋来的,朕也不是重用你了吗?”

“陛下恕罪。”

“朕这里有一份奏章,是广东的一位官员报来的,你可以看看。”皇帝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陈矩就把皇帝书案上的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