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丰臣秀吉最后的努力167(1 / 2)

“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名犯高祖庙讳,故称其字焉……刘元海,这名字我怎么没听说过?犯高祖庙讳?这是避讳的哪个字?”努尔哈赤打开载记的第一篇,就看的有些迷糊。

“阿玛,史书自然是要避天子的讳。《晋书》是唐朝时候编的,那自然避的是唐高祖李渊的讳,所以刘元海就是刘渊。”褚英说道。

“哦?难怪为父看此人的事迹越看越熟悉,又想不起有这个人,这不是就是夺取了西晋社稷的刘渊嘛。中原规矩真是多。”努尔哈赤感慨说。

“不这样的话,怎么能显示出天子的尊威呢,连古人的名字也要跟着改过来叫。”

“不过张先生为啥要我看载记,罢了,眼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面见圣上,我先看看这些篇吧。”努尔哈赤捧着书去看了。

皇宫,御书房内,被努尔哈赤心心念念的皇帝,手拿着一份奏章,心情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

“陈矩,你去传唤首辅……算了,不用叫首辅了,你把王次辅叫来就好。”

武英殿内,王锡爵看着正在收拾东西的首辅王家屏,有些不知所措。

“首辅,您又是何必如此。之前你上表请辞,陛下已经是不许了。现在你又再次上表,这不是让陛下难堪吗?”王锡爵对着王家屏说道。

“孟子有云君子求仕之道,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我之前因为回护李献可之事,已经让陛下龙颜大怒。陛下之所以回绝了我的请辞,也只是客气而已。既然我说话在陛下那里已经不够中听,首辅之位也就只好退位让贤了。我告老回乡,日后就要在乡间闲居渡过残年了。这两京十三省的重担,可就是系在元驭你的肩上了。”王家屏说道。

“主母召见臣下有何吩咐?太阁?您醒过来了?”石田三成惊喜地看着丰臣秀吉。

“目前来看,基本可以断定是大明那边传的,很大可能就是那个张晓传的这几本书,因为这几本书是张晓出使朝鲜以后才出现的。”

丰臣秀吉一下子病倒,丰臣秀次又不知所踪,大阪城的大事就交到了石田三成的手上,石田三成每天也是忙的焦头烂额。不过当听到主母宁宁的召见,石田三成还是从城头上飞速赶了回去。

“太阁,关于此事,当时我们也和大明交涉了,当时负责对日和议的就是张晓,他是这么说的,说大明本来是想着征发三十万大军,一举扫平日本的。不过后面还是想给太阁您一个机会,所以还是把这道册封的圣旨还有王服送了过来。”

“这几本书后面查清楚是何人所传了吗?是明国人传的,朝鲜人传的,还是我们自己人传的?”丰臣秀吉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