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交通要地的岔口镇甸(2 / 2)

以及两大重兵集团的大都督府,统辖编制之下,那些星罗棋布的军、守捉、镇、戍,等地方守备军队,犬牙交错的军事驿馆、急脚驿站,官道、驿路,纵横交汇的关键冲要所在。

直接关乎到了,大唐帝国北地塞外的三大都护府,边塞北地的两大重兵军事重镇,四支边军驻防大营、十数万精锐的大唐将士、铁甲骑兵,数十个州郡军府、数以百计的军、守捉、镇、戍,等地方守备军队,乃至关中、河洛等华夏腹地,大唐国朝根基所在的国运命数、军事安全。

也直接关乎到了漠北、漠南、河套、辽东等地,不可计数的羁縻州、羁縻都护府,百万之众的边民百姓,与戍边将士们,所需民计民生、兵甲军械、物资物料、粮秣辎重、转运调度,乃至安危存亡的紧要事务。

故而,早在大唐帝国立国之初,兵部衙门驾部有司,就继续延用了前隋兵部衙门,设置在岔口镇甸的军事驿馆,并在它原有的规制基础之上,加以了改建、扩建。

形成了一个无论是驿馆的规模,还是人员编制方面,都要远胜过其它驿馆的岔口驿馆,并将其直接归属在了,并州大都督府有司衙门的辖制之下。

大唐帝国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

已过而立之年,真正可谓是已经,做到了乾纲独断、羽翼丰满、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大唐天子、李治皇帝陛下,为了以遂其父皇,先帝太宗陛下,三次东征讨伐辽东之地的高句丽,三次不下、憾然罢兵,郁郁不得的未了遗愿,遂秘密下诏,准备东征辽东、讨伐不臣,并藉此来告慰,其父皇、先帝,在天的英灵。

龙朔元年四月,借助着神丘道行军大总管、邢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于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大胜百济军队,覆灭百济其国的赫赫余威,大唐皇帝李治陛下,便正式开始了他,承继大宝、登基即位,这十二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东征辽东、讨伐不臣之国高句丽的战争。

是役,大唐皇帝李治陛下,任命兵部尚书任雅相,为坝江道行军大总管,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行军总管,尽起二十万之众的大唐军队,多路夹击、进攻高句丽。

一时之间,通往河北道边塞北地,军事重镇幽州大都督府的各条水陆交通要道之上,可谓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来车往、连绵不绝。

持续不断运往辽东战场,与辽水前线的,几乎全部都是,来自于大唐帝国天下十道的海量物资。

诚然,这其中十之七八的兵器甲胄、军需器械、粮秣草料、被服辎重、大宗物资、军需物料,以及皇家水师的舟船车马、行伍军队,都是依仗着前隋炀帝杨广时期,开凿而成的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幽州府城。

而另外的十之二三,来自于关中与河洛腹地的海量物资,以及不耐长期乘坐舟船,进行水路运输的后备府兵、劳役民夫、军马骆驼、骡马车队,仍然是沿着三晋大地的几条旧有故道,络绎不绝地向着幽州大都督府,所在的幽州府城输送而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岔口驿馆所在关键冲要位置的重要性,在大唐国朝的庙堂之上,掌控着机枢要务的相公大佬、高官显宦们面前,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而与此同时,也更加地凸显了岔口驿馆,无论是在房舍建筑的可用规模,还是行伍营寨、仓储存放设施,不耐久用的老旧程度方面,林林总总,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

故而,岔口驿馆二度改建、扩建,以及升级为兵部衙门驾部有司,直属管辖军需驿馆的奏报文书,也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英国公李勣,中书令、高阳郡公许敬宗,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等,诸位大佬的书案上面。

于是乎,这份由兵部,与户部衙门两位左侍郎联名具书,兵部衙门驾部有司,与户部衙门户部有司,悉数官员们集体陈表,吏部衙门尚书、侍郎等几位高官,联名背书附议的专折奏疏,很快便得到了皇帝李治陛下的谕旨允准,并且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与效率,通过了三省相公大佬们的首肯示意、签章用印。

不得不说,负责督办这件,已是得到了当今天子的谕旨允准,三省通过专项事务的兵部、户部衙门的诸位京官吏员们,还是颇为有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精神与态度的!

在他们不辞辛劳、亲力亲为的精神感召之下,仅仅只是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光景,一座无论是在建筑的规模、等级的规制,还是行伍营寨、仓储存放设施等,诸多功能的设置方面,都要远胜于其它军府驿馆的岔口驿馆,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