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琐事49(1 / 2)

十一过后,杨衍东就没在为‘大唐世界’烦心,除了偶尔订购一批钢珠给崇祯皇帝送过去,这两周,他过的分外悠闲。

本来,杨衍东以为明末火器不行只是枪管不行,后来才知道,还有子弹的问题。

弹药分离可不是个好方法,只不过,他也不敢在蓝星这边直接订购子弹,但好在,初始的燧发枪也不需要现代化的子弹,他就只买钢珠,然后送过去,他们那边自己再加工(配火药)就是了。

所以,在这悠闲的两周里,杨衍东除了去学校外,大多数时间就是在农场忙活,请人把蜂糖李拔了一些,再种上些梅花、菊花。这一番折腾下来,几十万块钱就又打了水漂。

“也就我请的是不同的施工队,要不然,人家保准认为咱们一家都是二傻子。”晚饭时,杨衍东抱怨道。

的确,为了实现‘四季有花’就投资几十万,更是把成熟的果树拔了种花,这是什么脑回路?

杨玉丰、毛清湖虽然听见了儿子的抱怨,但笑了笑没接话,说实话,这个把月下来,老俩口早就不为这点钱胆心了。

更别说,家里的好东西还那么多,大多数又不能见人、变现,可不就只能自己享受了。

林韵也没接话,而是反问杨衍东道:“明天要去上班么?就剩四天了。”

这话一出,刚刚还悠然自得的杨父杨母,笑容瞬间收敛。

杨衍东给儿子夹了块牛排,拍了拍他的小脑袋才回应林韵说:“老师的项目需要去学校盖章才能生效,而且,田利那个,我也得给他写个本子才行。”

“那三天能搞定?”在学校办事情是个什么效率,林韵是有体会的,故而不确定的问道。

杨衍东吃完碗中最后一个虾,放下筷子安慰道,“差不多吧,再说,下一个世界的准备工作这几天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你就别操心了。”

手上有钱,杨衍东自然不会亏待自己,所以,相比于第一次进入明末世界,这次进入新世界,他一身的准备已经是鸟枪换炮。

但林韵怕的就是他这个心态,故而严肃道:“装备好只是一方面,你还是要谨慎!”

说完,她又突然凑到杨衍东耳边轻声嘀咕,“不然,我就拿着你的钱带着你儿子跟别人过了。”

杨衍东愕然,半晌无语。

你可真行!

……

宁城文理大学,是一所省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虽算不上华国的顶级名校,但在宁城,也是排行前五的存在。

杨衍东博士毕业之后,就来到了这里。只不过,当初他只是海城大学的土博士(指没有出国留过学的国内博士),所以,进来时,不仅拿的是最低档的安家费,就是职称,也给的事最低级的讲师十级。

不过好在两年前评上了副教授,要不然,教师节他也不好意思回海大看望导师。

要知道当年跟他一级甚至小一级的同门或师弟师妹们,毕业后大多数都选择出国转一圈,而他们回国之后,也几乎都是直聘的教授、博导。

学术圈,师兄师姐没有师弟师妹混得好,这很正常,但若师兄师姐还只是讲师,那多少还是有点儿尴尬的。

而副教授就不一样了,虽然是副的,但怎么说也是教授了嘛。当然,对于杨衍东的这个观点,林韵一直是鄙视的,觉得他就是再给自己的社恐(不愿意麻烦老师以及师兄弟)找借口。

工程技术学院,在宁城文理只是一个小学院,师资、行政加起来还不到一百人,学生,每一年招的研究生加本科生都还没有三百,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弱势学院。

国庆长假之后的第一天,大家上班都有点儿晚,杨衍东到办公室时,办公室另两位同事闫岗、胡春都还没来。

要知道比起已经开始摆烂的杨衍东,他的这两位同事可不同,人家现在是事业心爆棚。

虽然在行政上也建树不大,但却各有所长。闫岗,深根科研,以‘早日带上帽子’为奋斗目标。

胡春,早已看透学术圈,一心扑在企业圈,嘴上说的是研以致用、科技服务于企业,实则,是爱上了企业的科技服务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