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火器(1 / 2)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十年前的萨尔浒之战,明军西路军杜松军遇到了大风雨天,以至于火器失灵,结果大败而归。

虽然杜松军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突出冒进,以至于和其他各部明军脱节,但是,恶劣的作战天气,确实也大大降低了明军的作战能力。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杨衍东才想着一步到位,火绳枪没有燧发枪方便,滑膛枪没有线膛枪准头好。

所以,杨衍东给崇祯皇帝准备的直接就是线膛燧发枪,为的就是让他能好好的利用武器代差,快速的扭转局势。

最好,能达到往后两百年八里桥之战时(英法联军)的水平。

其实,以明末的枪械理论和技术水平,慢慢搞,燧发枪他们也能搞得出来,只不过为了节省时间,杨衍东才说由他提供枪管、机床、击发所需各种弹簧配件,然后和图纸一起发过去让崇祯皇帝自己找人搞!

开动机床,将五米长的自来水管截成一根根六十公分长的枪管,杨衍东算了算,保守估计也有七八千根左右,这样一来,就算那边组装的过程中有废品,最后成交五千杆初代燧发枪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旦投入工作,杨衍东还是很认真的,没办法,这大夏天干活儿虽然累,但谁让崇祯皇帝给的多呢。

他买这些水管加上运费也就不到十万块钱,就算再加上机床、淘到的淘汰人力机床、各种金属配件,拢在一起也才不到一百五十万,这...还是他都没怎么还价的结果。

但是收益呢?保守估计,变现都变现了四千万,所以,杨衍东干劲十足!

忙到太阳落山,十几车的东西终于卸完、规整完,在工人都离开后,林父林母也随之离开,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能一直陪着杨衍东他们。

在林季里、唐景两人离开后,林韵要照顾儿子,杨玉丰和毛清湖便来到杨衍东这里帮忙了。

至于晚饭,武人看了看四周荒郊野岭,还是决定再晚也要回家吃。

杨玉丰早就被毛清湖告知了真实情况,所以对于外面的农活,他是真的不在意。所以只等亲家一走,他就跑来帮儿子干活了。

在知道了事情真相的杨玉丰看来,杨衍东这里无疑才是最重要的。

给枪管拉膛线的车床,杨衍东一共买了三台,只不过其中两台是淘了好久才找到,最后又加装、改装才搞成的人力脚踏式,这是他要送进明末世界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做生意,他当然不会干这种授人以渔的事,但是,对于明末世界、对于崇祯夫妇,他还是不忍心...

因为随着两方交流的增多,杨衍东已经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皇帝、皇后都是如清宫剧中的老谋深算、善于宫斗的权谋之辈...

所以,用林韵的话讲,现在,他们两家之间终于开始走心了。

也是,虽然说两家,一家是帝王家,一家只是平民百姓,但二者既无利益之争,又无往日仇恨,交交朋友又能怎地?

而除了这两台马上就要送过去的老式人力机床,另一台则是杨衍东花大价钱添置的精密数控螺旋膛线机床,三轴联动,傻瓜式操作,价值百万。

这才是他投入的一百五十万成本里最大最大的大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