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伏羲琴失而复得36(1 / 2)

他端起花盆,在侍女的带领下来到花房,将花盆放在原先放置的地方。看了看这个花房的位置,处于凤麟阁后院一个阴凉之处,打开门窗,正好可以让山间的凉风透入。而且皇甫青云颇为用心,置放兰草的地方刚好处于极佳的生长环境,光照、温度、湿度适宜。方平叫侍女取来清泉水,先不急于浇灌,而是喷之以水雾。浇水的时辰也有讲究,必须在清晨太阳升起之前。方平精心呵护着,像照顾襁褓中的婴儿,一点也不敢马虎。

众人等了一夜,日头刚升东窗,皇甫夫人便亲赴花房瞧视。方平刚好忙完,倦极而倚在窗前睡去。侍女正想叫醒他,夫人摆了摆手,任他自睡。再看那本兰草,茎叶间竟有新芽抽出,叶面沾着薄薄一层水气,葱绿可爱,很难相信昨日它还是茎叶低垂,萎黄将死,今日便略见生机。

夫人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然后出来与众长老商议比试名次,向大众公布结果。

终于见到商长老出来。只见他走上台对大众道:“经我凤麟阁一致裁定,席方平、黄英有资格参加比试,评定为本届大会的‘折枝手’、‘摘叶手’,原定座次中王子丞不变,孔云弈相应下移两个座次,与王子丞并列为‘探花手’,颜小茹、方子敬跌出三甲之外,与另外四人高炯、苗远之、杜奇胜、庄学琴同为‘赏花秀才’,有机会同入藏书楼观书十日。余等则名落孙山之外,请到舍下用过斋饭,即日下山。”

台下众人一听,无不大感意料之外,虽有不服,却又无人提出异议。一见夫人出来,都起身行礼。

夫人客气了几句,叫人献上山簌、松醪,入口令人神清气爽。茶歇之后有人引向后院,过回廊,转绮户,许多斜廊、曲槛、月榭、花台,十分幽雅,至一楼前,但见曲廊回环,楼阁高耸,门额上悬一匾题字:“天一”,不用猜这正是闻名天下的“藏书楼”。

夫人指着“天一”二字匾额问道:“谁知道这二字是何含义?”

方子敬抢先答道:“古语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易》中‘天一’为吉象,且水能克火,取字‘天一’,寄意藏书楼免于火患。”

夫人点头称许,带着众人继续深入楼内。从大门进去,见四周亦有花木亭树,中间一个大池,上有三间大厅,两边廊房。到书房一看,但见图书满架,卷牍如山。却满是尘土,地上还有几箧散乱放着。

放眼望去,架上挂有类目小牌,有医卜、星象、武学、兵书之属。

夫人道:“这里所藏皆是古本,自王子朝奔楚,上古典籍遭毁,而后孔夫子笔削春秋,述而不作,再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古书大都失传,纵有流传的皆为后世编订,已非本来面目,其中舛漏讹误何可胜计。而此处远离尘世,所藏之书幸免于孔笔秦火。”

世上藏书,经史为大部,往往浩如烟海,而诸子百家也就为数寥寥。而凤麟阁藏书楼的书皆是天下精品,世上有的,此处无,世上无的此处有;世上多的此处少,世上少的此外多。儒林传言藏书楼之书如醍醐妙药,可令愚者聪,瞽者明,读一卷书胜似行万里路。有幸来此观书的,或成硕儒,或拜卿相。故读书人无不趋之若鹜。

众人如饕餮见了美食,迫不及待要饱览而尽。

方平一边与众人窝在藏书楼看书,一边还抽时间去照顾兰草。十日忽忽过去,兰草焕发新生,如脱胎换骨一般,皇甫夫人也甚是满意,挽留他与众人留下进入凤麟阁学艺。众人中只留下方平、香玉、王子丞、方子敬等人愿意加入凤麟阁,其余人等自去不提。

几人各择一位长老拜入门下学艺,方平、香玉拜商长老学琴,王子丞拜卫长老学剑。

这一日,天台顶上天高云淡、气朗风清,代阁主皇甫夫人主持入门仪式,六阁五长老、众弟子齐集,皆一袭白衣,参拜凤麟阁创派祖师。

最后皇甫夫人面朝众人讲话:

“这段时间以来,我凤麟阁迭遭变故,先是镇阁之宝伏羲琴被人赚走,阁主忧郁成疾,一病不起,最终溘然病逝。如今开枝散叶,后继有人,实是幸事。而且还有一件好消息,那就是伏羲琴又找回来了。”

众弟子听了这消息,都相视而喜。

皇甫夫人又道:“当时皇甫阁主与一个叫胡光远的县丞过从甚密,我们也暗中查过此人原本是个道士,楚地嘉祥人,捐资当的官。背景还算干净,所以也就没有过多干涉他们往来。有一日阁主把镇阁之宝伏羲琴带出去,说是与胡光运去见他的什么师父,等到傍晚时分他回来却两手空空,从此就如同丢了魂似的。至于琴是怎么丢的,他说不出来,我们也就不知道。这些日子派了那么多人去找,那胡光远如同人间蒸发,找不到人,也就毫无线索。谁知事有凑巧,有人撞见了这个大骗子胡光远,此人他本姓倪,是个狐狸精,而且还从他手中夺回了伏羲琴。”

夫人说到这里,叫方平上去,讲述找回伏羲琴的经过。

方平看了看香玉,心想她已经将这件事禀报给了夫人,而现在却叫自己当众说出来,而且其中牵扯到皇甫阁主的隐私,不知道能不能说。香玉知道他担心什么,低声对他说了一句:“夫人让你说你就说,无关紧要的略过不提。”

方平走到夫人身边,夫人怕他有所隐瞒,便道:“外子为人所骗,乃因他痴迷于琴,玩物丧志所致。你一五一十原原本本说出来,正好作为前车之覆,为弟子们鉴,所以不必为尊者讳。”

有了夫人这句话,方平便没了顾忌,面对众长老和弟子们讲述了当时的经过。

原来这件事发生在他们四人来天台山的途中。有一日错过了宿头,借宿在一户农家。三更时分香玉将方平从床上拉起,对他道:“你听,哪里有琴声。听这声音清越,不仅弹琴之人技艺高超,这琴也是件宝物。咱们去看看,兴许能学到一两手,在折桂大会上用得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