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天台折桂闯三关33(1 / 2)

这次香玉前来,还带来了一个消息,凤麟阁撒出帖子,邀请天下青年才俊赴天台山参与五年一度中秋“折桂大会”。

凤麟阁有天下第一书楼,也是天下第一剑派。凤乃百鸟之王,麒麟为百兽之王,取意于凤毛麟角,精英中的精英,极品中的极品,世之罕有。

收到帖子的仅有三十六人,是经国子监、各书院、学社遴选推荐、凤麟阁派人亲至一一考察,不看门第、不走后门、不论男女、不看长相,确定才、品俱佳者方予邀请。通过才艺比试,层层选拔,最终会有十人胜出,称为“折桂手”,可入藏书楼饱览群书;决出前三名,第一名魁元又称“折枝”,第二名称“摘叶”,第三名称“探花”,将有机会入凤麟阁为弟子,修习仙道。

凤麟阁专注于修仙,以内外兼顾、文武双修著称。历代多有其门人肉身羽化的事迹,其中知名的有葛洪,著《抱朴子》,一朝得道鸡犬升天的刘安,著《淮南子》,皆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道功冠绝当世。世有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传说,所遇之仙便是凤麟阁中的女弟子,后来刘、阮二人再次回到天台凤麟阁,与女弟子结成神仙眷侣。

烂柯的典故也与凤麟阁有关。王质,晋时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见二位老者弈棋,便置斧旁观。老人与之食,似枣核,吮其汁便解饥渴。后老人对王质说:“你来已久,可回去了。”王质取斧,柄已尽烂。遂归家,已历数百年。亲人无复存世,后入山得道。那二位老者正是凤麟阁中的长老。

传说藏书楼中藏有无数武功秘笈、仙家典籍,有的已在江湖中失传已久,而且此次比试适逢原阁主皇甫青云逝世、掌门之位空虚以待,这时入阁的弟子很可能被视为继位人选而特别栽培。所以收到帖子的才子们无不心花怒放、跃跃欲试。

朝廷的科举以八股文论英雄,凤麟阁则注重多才多艺,文采武功样样精通,所比试课目涵盖六艺,优胜者既可以进入阁中精修,还能一举成名。而且以文、武会友,与会者多怀有游戏的心态,就算不能入围,就当作一场天台山之游,也是好的。

方平对此其实早有耳闻,他与香玉均不在受邀之列,前去只能参观。朝廷的科举没参加成,那里被马相国和高太监弄得污烟瘴气,不去凑热闹也罢,但凤麟阁量才录优,若不能参与,那真是太可惜了。恰好王子丞在邀请名单之中,同去看看也好。况且香玉是私奔出来的,杭州不能久待,也无他处可去。

四人赶到了九华山天台峰下正好在中秋前一日。

凤麟阁包下此处的吉祥客栈迎接前来比试之人,但只有收到请帖的才能入住。香玉将方平拉到一处偏僻角落,拿出一套衣衫要他换上,原来她不知从哪里搞到一张请帖,要方平冒充请帖中叫“东方白”的人。

方平说什么不干,说道:“凤麟阁最看重人品,咱们冒充别人,要是被识破了,那真是难堪。”香玉未能说服他,只好自己穿了那套衣衫,扮作东方白,让方平换上青衣小帽,扮作她的书僮。

到吉祥客栈门前果然不受阻拦,只不过一个请帖只限一间房。香玉和绛雪,方平和王子丞同住一间。

夜间,香玉看着绛雪对王子丞依依不舍的模样,有话想跟她说,欲言又止,终究没有出口。又见房间中放了不少书籍,托言通宵攻书,让绛雪先睡不用管她。她刚翻了两页,发现书中夹着一块金片,惊道:“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言不虚也!”看了几眼,微笑着摇了摇头,还是将金片放回原位。

次日一早外面就有人高声叫道:“凤麟阁使者到!”

听说有人来迎接,许多人冲出寝房聚向大堂。前来迎接的使者是位皓发如银,长髯拂胸的老者,正是凤麟阁六皓之一、书香阁首座长老的鲍行简。他扫眼众人,瞧着这些人或才气逼人,或英姿潇洒,或风流倜傥,当真是人才云集,济济一堂。含笑说道:“诸位远道而来,先随老夫游白鹤楼,以领略九华胜景。”

众人听说先去游玩,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都欢声叫好。

跟着鲍长老沿着陡峭的山路上峰,一路上但见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溪山入画,如临仙境一般。白鹤楼建在天台峰半腰,凌崖三面悬空,远望掩映于苍烟翠树之间,有如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待至近处,鲍长老叫众人原地休息,一会儿从来路奔来一名凤麟阁弟子,附在长老耳旁说话。鲍长老点点头对众人道:

“诸位听老夫点名,听到自己姓名的上楼。华子瞻,高炯,欧阳鹏程,孔云奕,苗远之……”

他不看名单,挨个儿点名,丝毫不差,竟有过目不忘之能。

点到最后剩有五人,鲍长老却向他们做了一个请回的手势。

那五人茫然道:“我等还没完成比试,何以要赶我等走?”

“你们摸摸自己的口袋,拿了什么不该拿的东西,就明白为何在比试的第一道关口就被淘汰了。”

五人闻言或低头不语,或满脸羞愧,看来昨晚都看到了书中的金叶而顺手牵羊了,却不知道这是凤麟阁考验他们的第一道关。

上楼的众人却是别样的开心,但一时间这么多人登临,生怕此楼不能承重,心下有些惴惴。一朝登上楼之高处,山风吹面,烟霞入怀,不禁尘襟顿爽,心境大开。

鲍长老忽开言道:“文人好登临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各大名楼中均有流传出类拔萃、后世无出其右的千古名作,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譬如王子安的《滕王阁诗》及序,崔颢的《黄鹤楼》,范文公的《岳阳楼记》。今日有幸群贤毕集,请各位即兴作登临诗一首,限定七律,佳作将镌刻于壁,以飨来者。”

楼头早已摆好笔墨纸砚,众人于是蜂拥而上,或挥毫濡墨,一挥而就,或摇头晃脑半天挤不出一句。

王子丞尚无灵感,香玉凑近道:“王兄,要不我把这首诗卖给你吧?”只见她拿着一张白纸,其上诗云:

“百尺高楼倚绝壁,万梯鸟道闻天鸡。

浮云苍狗三更梦,沧海桑田一局棋。

山外仿佛飞白鹤,楼头依旧展黄旗。

踏遍青山人已老,恨不相逢未剃时。”

“我不会作诗,但还会读诗。”王子丞道,“你那句‘恨不相逢未剃时’,言下之意是叹为时已晚,大概不合凤麟阁的口味,这不是害我么?”

“王兄既觉不妥,何不改其字而用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