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 2)

朝廷若是答应了敌国的条件,那免不了剥削百姓,到时候朝廷失去民心, 再从女子登基这方面入手, 在数千年的男子为天的刻板印象里, 那讨伐朝廷的声音不得一呼百应?

但谁都没想到, 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初初登基的女帝来了这样一个绝地反杀。

那所谓的武器究竟长什么样不知, 但据民间描述:一弹可杀敌军数十人, 长弓之姿,不见羽箭便鲜血迸射, 远在数十丈之外便可杀敌。

这件事在朝堂之上自然是有人提出的,不少臣子想见识一下, 这让武朝扭转局面的武器究竟长什么样。

赵瑾笑了一声:“诸位爱卿既然想知道, 朕自当满足,只是此乃我武朝的盛事, 理当官民共赏。”

她这么一说,下面的人有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赵瑾便接着道:“正巧近日朕有在京城到边境路上新修一条路的想法,不如就趁此机会让大家见识一下我武朝的力量, 如何?”

这话一说出来, 朝臣迟疑。

“陛下, 如今正是战事吃紧的时候,修路是否有些不妥当,毕竟得耗费不少民力。”

赵瑾轻声道:“修路之事不急,只是朕想到那一处比较合适,横竖是要给官民看看武朝的实力,顺便也别浪费了你们心心念念的新武器。”

“此事交由工部负责,工部尚书稍后随朕来商议此事。”

“臣遵命。”

赵瑾将事情吩咐下去,只是众人没想到,赵瑾说的修路竟然从深山老林里修。

即便是工部尚书听了她的计划之后都觉得此事虽不至于难于登天,但耗费大量民力是肯定的。

所幸赵瑾并没有立刻便得将这路修起来的意思。

接下来半月时间,工部派了不少人进山考察地形,顺便看看有没有住在那荒山之中。

炸山当日,隔着极远的距离,围了不知多少百姓,吵吵嚷嚷的汇聚一起,在警戒线范围是官兵守着。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官员看不明白赵瑾究竟想做什么。

但时辰差不多之后,工部那边由赵瑾塞进去的人指挥着,几人进那山里须臾,随后一个两个玩命似的跑出来,直到在相对安全的距离时才缓缓停下。

随后,“砰”的一声巨响,即便隔着极远的距离,众人也忍不住捂住了耳朵,眼睛却是一眨不眨。

在视线范围内,巨大的山忽然松动,仿佛发生了地动一般,紧接着那不知多少年才形成的荒山就在众人眼皮子底下逐渐分崩离析,从中间迸裂开来,随后坍塌下去。

众人:“……”

先是惊呼,片刻之后就是欢呼。

因为在此之前,《朝报》上便已经刊登了此事,称今日炸山所用材料皆与战场上所用的一致。

威力如何已经呈现在他们眼前,而战场上的胜利也在眼前了一般。

“陛下圣明!”有人当众喊出声。

“陛下圣明……”

之后便是更多人的呼喊。

赵瑾很久之前便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偏见在绝对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即便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朝代,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凌驾于这样的刻板偏见之上,那便只有碾压性的实力。

经过这么一遭炸山,赵瑾这个皇帝的位置似乎坐得更稳当了些。

朝中官员有不少都暗自后悔,早知道最后坐上龙椅的人是赵瑾,又或者是早知道她有这样的能耐,在先帝下旨让还是公主的赵瑾监国时,他们就该站队了。

要说起来,赵瑾藏得多深呐,这样的城府,若她一开始便是个皇子,无论小皇子有没有出生,这皇位说不定都是她的囊中之物。

偏生是个女子。

也多了让人轻视的原因。

只是如今,那些心心念念觉得只有男子才配登上皇位的官员哪里还敢信口雌黄?

三国开战距今才几个月,而这批新武器已经可以出现在战场上,那么她究竟是什么时候就开始研究这东西的?

赵瑾是不是早就有了觊觎皇位的心思?

但不得不说,同样是公主,赵瑾的手段就比曾经的安华公主要好上不少,不仅是这份心思,还有耐心和能力,远远在他人之上。

这样的君王,还是正值壮年的君王,已经具备了让人臣服的能力。

这样的日子继续着。

赵瑾深知战事之年,百姓之苦。

但要解决温饱,还得从农作下手。

但如今寻常百姓家中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妇孺耕作的效率不高。

赵瑾咬咬牙,要来了如今百姓常用的耕作工具,自己召来户部和工部的人关上门商讨了好几日,最后赵瑾画了几张图,让工部的人去做。

而工部的人看着赵瑾一手漂亮的素描以及她手上素描专用的那支笔,露出了没见过世面的狂热。

赵瑾:“……想学?”

工部的那几个臣子下意识点了点头,但顷刻之间也意识到了赵瑾的身份,忙道:“陛下恕罪,臣等只是从未见过此物,也从未见过如此近似实物的画法。”

然后,他们就看见他们的陛下将差不多大的两个墩墩的孩子放在他们面前。

“让他俩教你们吧,公主和皇子学得还行。”赵瑾道,心里想的却是赶紧找人帮忙带孩子。

诚然在皇宫里面根本不缺带孩子的宫人,但奈何这俩孩子关系好,还爱粘着她。

赵诩小朋友曾经非常希望和自己的小表姐一起住,如今赵圆圆还真住进皇宫里来了。

俩孩子太粘人,赵瑾只能找点事情给他们做,当小老师就很不错。

几个臣子看着小小的两团,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直到他们眼中还需要人哄的小公主奶声奶气来了句:“你们要学素描吗?”

“……”

算了,就当是帮陛下带孩子。

于是几个工部的臣子领着这皇宫里面最为尊贵的两个小主子到隔壁呆着。

赵瑾:松一口气。

俩小孩挺乖的,就是还是太闲了。

等再长大点,得吩咐一下他们老师多留点作业。

没多久,朝廷派人到各州县宣扬新的农作工具,其中农作方面以轻巧为主,又由朝廷拨款,往下面的州县送了不少牛羊,由专门的人教导新的耕作工具该如何使用。

说实话这一系列的措施实施下来并不容易,在加上如今在大多数区域已经下了雪,田间的耕作已经停止。

每年冬天都会死不少人,不管是饿死的还是冷死的,都是不少的数字。

在这种朝代,鼓励生育才是大事,但赵瑾也清楚,不是谁家都能养得起孩子的。

赵瑾抽时间清点了一下国库的钱财,户部那边给了她清晰的数字之后,这位新上任不久的女帝还是没忍住叹了口气。

说到底,赚钱的路子还是没有被参透。

这偌大的国库还真没她能赚钱。

赵瑾沉思许久,之后没多久,民间便突然出现了几个人傻钱多的大商人,上赶着在民间做好事,出钱出力不说,还送关怀。

而这样的商人不仅仅只出现在京城,就连偏远地区也出现了。

谁也不知道这群平时无利不起早的商人这会儿到底是抽了哪根筋,他们做事有条理,甚至还亲自组织自己人去检查捐的款和食物到底有没有到需要的人手上。

碰上不平之事还帮忙报官,假如发现有官民勾结的事,他们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还能将贪官也一起拉下马了。

武朝的冬日从来没有这样的温暖过,平时在这种时候,上奏的雪灾不少。

而如今他们的新帝这样沉稳地坐在龙椅上,外面飘着雪花。

又是上朝下朝,赵瑾在应对这些事情上得心应手,正因为这位新帝,边境那边的将士在这种时候,收到了一大批御寒的衣物,那衣物穿上去极其保暖,且轻盈。

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虽然战事还在继续,但好日子已经在眼前。

唐韫修收到了家书,来自新帝的家书。

他眉眼间尽是柔情,反倒是让还在同一帐营里也同样在看家书的炀王眼中露出几分嗤笑。

“不就是一封家书而已,至于吗?”

唐韫修面无表情看过去:“炀王不懂,便别开口讨人嫌。”

在军营里面,无论如何都是唐韫修的身份更高些,他是主帅,如今还靠着赵瑾更上一层楼,但炀王毕竟是亲王,他的态度轻慢些其实不至于如何。

“说起来,陛下登基也两个多月了吧,”炀王不怀好意地扯了一下嘴角,“本王记得当初皇兄登基还不到半月便被朝臣催着充盈后宫,陛下虽为女子,但毕竟登基了,你猜等你回去,后宫里面多了几个?”

唐韫修:“……”

旁边的王副官有点瑟瑟发抖。

这场面,等下两人打起来见血他都不觉得奇怪。

“炀王说此话挑拨我与陛下的感情,怎么,是因为自己这么一大把年纪没感受过爱情为何物吗?”唐韫修凉凉道。

炀王:“……”

他冷哼一声:“本王还真不信,你唐韫修能是后宫里唯一的那枝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