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 / 2)

他身上有股干练的气场,仿佛岁月宽容,他依旧正值壮年。

“皇妹怎么还在?”

赵瑾老老实实冲炀王行了礼,“方才承蒙九皇兄搭救,我这番多得九皇兄,在此谢过。”

炀王却是哼笑一声:“谢什么,方才就算本王没有出手,你的驸马也断然不会让你掉一根毫毛。”

赵瑾:“……”

他是在阴阳怪气吗?

“见九皇兄方才对刺客似乎是有些见解,不知能否为我解惑?”赵瑾开口问。

炀王闻言,又是抬眸盯着她看,“怎么,怀疑刺客是你九皇兄安排的?”

这句话一说出,周围的人皆是一惊,尤其是还在给炀王上药的御医,恨不得将脑袋低到地里面去。

这是他们可以听的吗?

这炀王,怎么是如此口无遮拦之人?

赵瑾当然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姑娘,她轻笑一声:“九皇兄说笑了,我只是在请教您,若九皇兄不愿意说,我便不问了。”

她确实不了解炀王此人,但对方方才确确实实救了她,赵瑾这会儿自然是会做人了,她从随身携带的荷包里面掏出了一个小小的白色瓷罐,“九皇兄,此乃我调制的金疮药,在伤口治愈和止痛方面有些效果,九皇兄若是不嫌弃,便收下这番心意。”

“怎么,还能比皇宫里的金疮药还好?”

炀王一开口就是老踩捧人了,御医的目光也落在赵瑾身上,随即又看向那小小的瓷罐,眼神中自然是没几分信任。

皇宫里的药都是为皇帝以及各宫娘娘准备的,还能有什么药比这更好的?

赵瑾:“……”

她咬牙,脸上依旧挂着笑:“九皇兄可以一试。”

不曾想,炀王还真是开口道:“行,就用这药吧,不能浪费本王这妹妹的一番心意。”

妹妹,他倒是够自来熟的。

御医脸上闪过迟疑,只是皇帝不在,炀王和赵瑾等人个个都身份了得,哪里是他能得罪的?

于是,他便硬着头皮给炀王上了药,这是这药粉刚撒上去不久,炀王的表情便逐渐发生变化。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便看见炀王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拍案而起,“这金疮药你做的?”

赵瑾不明所以,迷茫点头。

“可能量产?”

赵瑾:“?”

“倒是可以,只是……”

没等赵瑾说完,炀王便略兴奋道:“可能用于军中?若是军中将士能有此药,受伤后便不必过于痛苦。”

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玩意是她刚弄出来的,短时间内哪能量产?

此时赵瑾在炀王眼中的印象,显然发生了改变。

作者有话说:

皇帝遇刺不是小事, 相反还是责任落下来,此番肯定得有人人头落地。

不管怎么说,偌大的皇家猎场, 平时本来就有重兵把守着, 巡逻的侍卫没发现这猎场出现了纰漏,本就是重罪,更何况是这么多刺客藏匿其中。

若说是刺客的伪装过于隐秘,难以发现,这话说出去, 谁信?

这皇家猎场势必有人出了问题。

刺客的身份更是非同一般, 并非武朝人, 武朝周围大大小小的邻国不少, 这其中最有实力与武朝并肩的, 自然是越朝与禹朝, 至于其他小国当然有可能成为包括武朝在内的三个国家的附属国。

但说到底, 武朝与另外两个国的关系向来保持着微妙的状态,从前皇帝正值壮年时, 民生这方面向来的休养生息为主,于是到如今, 武朝在战力上并不算弱, 只是最大的缺点便是皇室不算昌盛,如今储君人选倒是有了, 但还是一岁左右的孩子,起码还得再等上十几年才到挑大梁的年纪。

所有人都意识到,皇帝必须在这时候尽快选出小皇子的老师以及亲信, 将来辅助他登上高位。

但小皇子的母族并不衰微, 丞相在朝为官数十年, 他扶持着当今圣上登基,这么多年来,他的学生不少,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再者,还有皇后是他苏家女,朝中的势力原本还能维持着最基本的平衡,小皇子出生后,这种平衡便被逐渐打破,丞相有了一家独大的意思。

身为皇子的外祖父,未来还极有可能成为天子的外祖父,他苏家的荣耀,近在咫尺。

就连给小皇子选老师,按道理也应该从丞相的门客里面选。

倘若在这种时候,皇帝出了意外,那么朝堂一乱,他国就更有可乘之机了。

这刺客派来的时机,不可谓不巧。

皇帝若驾崩,皇子年幼,势必是亲王摄政,若再不幸,皇子夭折,这皇位就真的换人坐了。

越朝与禹朝的人在长相上极为相似,只是说到底,一方是草原人,另一方则地势更高些,雪山为伴。

资源不算好,那边自然像武朝地大物博,只是在草原上奔腾,或者是常伴雪山,未尝不算是资源。

不知是谁动的手,刺客那查不出任何身份上的信息,活捉的那两个刺客也在这几天内绝食,最后趁狱卒不注意自尽了。

线索一下子全断。

就算有,在这个关节点上,武朝并不适合与人开战。

社稷要安定,自然要长长久久地保持着安稳,这战事一开始,接下来事态的发展便会越来越不可控制。

只是所有人都可以看清,即便此次刺杀无法向他国问责,最起码的一点是,武朝已经被盯上了。

这尤其衬托得皇帝的安危愈发重要。

这时候谁都可以有事,唯独宫中的皇帝与小皇子必须安然无恙。

这件事出自兵部,由兵部与大理寺一起查办,最后砍头的有十几人,不管是玩忽职守,还是真从其家中搜出了通敌证据的,经查实,抄的抄,死的死。

而君王遇刺,可疑的不仅仅是臣子,还有各种皇亲国戚,其中就包括当时先一步发现了草丛不对经的赵瑾。

大理寺少卿上门时,赵瑾正在看女儿走路。

小郡主如今在走路方面是越发熟练了,甚至挖掘出了小跑的天赋,圆圆胖胖的小身子晃悠悠地跑起来,像个可爱但会走路的小墩子,格外可爱,赵瑾这个当娘的没什么爱好,就是觉得孩子可爱,恨不得将此刻的模样记录下来。

于是公主府请了不少画师,画得好的,有赏,画得不合公主心意,也顶多是下一次不会再受公主青睐罢了。

赵瑾不是那种动辄杀罚的公主,她住进公主府后,对下人大多不错,算得上是一个心慈的主子。

小郡主咯咯咯笑着往外跑,一不小心撞上了不知谁的大腿,嘴里“呀”了一声就要往后倒,被撞上的人眼疾手快一把将小姑娘捞了起来,小郡主才没摔这个屁股墩。

只是一抬眼,发现是一张陌生的脸。

嘴一撇,眼泪瞬间就在眼眶里打转儿了,抱着她的人手一抖,差点将小郡主摔出去。

将人放下,小姑娘立刻哒哒哒跑向自己的母亲,呜咽一声直接埋进赵瑾怀里。

赵瑾:“……”

她将目光看向来人,一顿,从自己的美人榻上起来,轻声道:“崔大人,今日怎么有空来本宫这里?”

公主府,还是难得一次被大理寺的人光临。

崔绍允看着跟前穿粉色衣衫的女子,她的容貌与姿态看着都不像是已经成亲生子的模样,粉色在她身上并不突兀,反而恬淡,显得柔和几分,淡雅,且美。

“下官参见公主殿下。”

崔绍允如今不过二十五六,已经是京中大理寺少卿,查案断案方面没得说,还算得皇帝器重,只是赵瑾这个公主与他向来没有打交道的地方,平日更是没有往来,这时候上门,不见得是好事。

“下官听闻陛下遇刺当日,是殿下先发现刺客的,下官有些疑惑想问一下殿下。”

赵瑾反应了片刻才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在成了犯罪嫌疑人。

“怎么,崔大人是觉得本宫也有刺杀陛下的嫌疑?”赵瑾向来不是那么遮遮掩掩的人,她盯着跟前的男人道,“刺杀自己的亲哥哥对本宫有什么好处吗?他出事了难不成皇位能落本宫头上?”

这话一出,崔绍允瞬间单膝跪了下来,双手拱手道:“殿下恕罪,此为例行询问,还请殿下谨言慎行。”

再说下去确实大逆不道,话传到便宜大哥跟前说不定还会召她入宫骂一顿。

赵瑾经过猎场刺杀那件事后,觉得自己的胆子又小了不少,京城越来越像是个是非之地,她这个公主看着安逸,实则还得天天忧心着上面那个位置会不会随时换人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