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百年中国现代诗歌漫谈(9)118(1 / 2)

1.梦与诗(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胡适是推开中国新诗大门的人。前面已经专章写过了,不再赘述。戴望舒这样评论胡适的这首诗:这首简短而明快的小诗,将“梦”与“诗”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并在胡适娴熟的技巧下让人寻不出一丝一毫的不和谐。在胡适眼中梦与诗是相通的,都是寄托着平常生活中的期待。梦也许这是常人共有的模糊的经历,在胡适的诗中找到了契合点,在梦与诗间变得清晰明了。

2.自由与爱情(裴多菲/殷夫)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一首译诗,但这种简短整齐的译,清晰而好记,影响了当时的整个中国社会好多年。堪称译诗中的经典。我认为这是裴多菲和殷夫两位诗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大家知道,殷夫是左联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诗人的殷夫给我们留下了诗作99首,译诗11首。鲁迅对他的诗作赞美有加,称赞他的诗是“属于另一世界”的,“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自由与爱情》这首诗译者署名白莽,鲁迅根据白莽是殷夫的笔名之一,推断是他的译作。

3.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曾经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取自一首长诗,这首长诗只有这四行使诗人满意,于是他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也由此而来。作者自己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其实,这首诗跟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写景,用意象生成意境,由意境带出道理来。这就摆脱了哲理诗的枯燥,变得隽永与耐人寻味。这首诗被广泛传诵,直至今日。这四句诗经常被人引用,成了格言。

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评论家说:海子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在这首诗里,他写了一些最俗最现实的事情,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但却把这些平常生活内容跟浪漫的周游世界跟大海鲜花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荒谬而奇异的组合意象。但这种组合却有出人意外的合理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下子击到了许多读者的心底,成了一个当代格言。海子众多的诗歌里,这句话最是经典。

5.我爱这土地(艾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是艾青诗作中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并列的两大代表作之一。但这两首诗的风格完全不同。《大堰河》是叙事抒情诗,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平铺直叙,让事实和真情来说话。而这首诗就有浓郁的现代派味道了。诗人化身为鸟,用了鸟、土地、河流、暴风雨、风、黎明等一系列自然意象。有评论家说,“土地”是艾青诗歌的核心意象。而这首诗是这个核心意象最鲜明的表现。那时的中国,半壁江山沦落在日本军队铁蹄下,许多人在受难,逃亡。这首诗开头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最后这只鸟死了,它便发出了上面所引的两句感叹。这两句诗感动了无数人。成了格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