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熊奖(2 / 2)

难怪国内导演都喜欢去各大电影节卖版权,电影没得奖版权也不会亏本,一但得到奖项,那就是几十倍利润。

“中影集团要是得知这部电影的利润,估计肠子都能悔青”,顾炜心里想着。

投资三百万,版权卖到九千多万,三十倍的利润,最重要的还有一座金熊奖杯,这才是顾炜最看重的东西。

“上映许可的事情回去就能办好,再加上这座奖杯,国内的票房肯定也不会差”,光线负责人对顾炜说到。

“等合同签好,版权费到账,我们就回去”,顾炜喜滋滋的说到。

回到酒店,顾炜听到《十七岁的单车》版权也谈好了,赚肯定赚,只是比不上《图雅婚事》。

在柏林待到25号,谈妥买断版权的后续事情,顾炜一行人登上了回国的飞机,金熊奖杯被他放在箱子里,这是他来到柏林的最大收获,以后即使只有这一座奖杯,也够他吃一辈子了。

飞机到达首都已经是凌晨一点,顾炜没回学校,住进光线安排的酒店,刚收拾完准备躺下,就接到光线负责人电话。

刚到酒店包间门口,一位中年人就起身来到面前,握住他的手说道:“顾导真是年轻有为,这一路辛苦了,快请进,我们边吃边聊”。

顾炜是没想到身为一家答应电影媒体公司的老总,王长田一直在等着自己,有点受宠若惊。

第二天一睁眼看了眼手机,已经是下午两点。

没想到光线王总这么能说,几个人在包间聊到接近天亮,还是顾炜连续打了几个哈欠,王总才让他回到房间休息。

洗漱完打开房门,门口服务员把他待到餐厅,随意吃了点东西,就准备回学校。

光线负责人本来打算让他在酒店多住几天,顾炜直接拒绝了,坐上光线提供的车,就往学校赶去。

路上收到手机短信,是学校副主任让他把奖杯带回学校,要拍照留念,顾炜的手机是去柏林前刚买的,号码只有身边的几个人知道,刚回了信息,就看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

“喂,是顾导吗?听刚说你已经回学校了,怎么不在酒店多住几天,听到这话,就知道是王总打来的”。

“学校主任让我今天回去一趟,等过两天我再去光线拜访王总”。

顾炜在学校门口下车,记者就围了上去,举着话筒录音笔,问到各种问题,没有办法,回答了几个问题,记者还是不让他进去,顾炜带着行李箱也不好直接硬闯,箱子里可是有他的“宝贝”,门口的保安看到这场面也没法驱赶,就偷偷的往学校里走去。

没一会,导演系副主任就带着几个老师把顾炜“护送”进了学校。

一路上打趣到,“你小子现在是出名了,刚一回来就被记者围了”。

旁边几位老师都在哈哈大笑。

“主任,别开我玩笑了,我再出名也是北电的学生,是你手底下的兵”。

副主任没让顾炜直接回宿舍,带着他先去导演系办公室。没一会,学校里就传来了,金熊导演到学校了。

办公室里,几个老师让顾炜把奖杯握在手里,就开始摆拍。

“学校准备过几天让你在大礼堂开个报告会,给部门领导和在校学生做做汇报,怎么样,这规格够高吧,哈哈”。

摄影系一位学长在旁边拍照,其他赶过来的老师也纷纷合照。

导演系主任乐呵呵的在旁边说到,心里想着今年导演系报告好写了,系里的资金也要多申请点。

顾炜回到宿舍发现没人,把行李放下,奖杯被留在了导演系办公室,理由是先由导演系保管,后面其他领导和老师也会过来合影留念。

到了晚上,宿舍同学下课回来,见面的时候充满了拘谨,也是,顾炜出去一趟,拿到了柏林金熊奖,这可是国内大导演才有的奖项,双方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其他人包括关系不错的蒋正刚也不敢在他面前随意说话。

“注意到这些细节,顾炜也没有说话,几人随意聊了几句,躺在床上,拿起手机浏览下国内门户网站,就看到自己回校,在校门口被围住的消息,还有自己拉着行李箱的照片,顾炜不得不佩服媒体工作人员的效率”。

第二天一早,顾炜和老师打了招呼,就去学校附近租了地方,准备把工作室搞起来,再招几个人维持工作室的运转,后续版权费用的结算和财务打款,包括以后电影的签约等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地方。

找好了地方,联系了光线负责人,让他帮忙付下租金和装修费用,现在顾炜身上可是没什么钱,后续版权费用结算会直接通过光线,不过牵扯到汇率,估计还要几天才能到账。

工作室名称叫“星辰影视有限公司”,有点星辰大海的寓意,公司法人就是顾炜自己。

搞定了工作室,又到导演系办公室,让老师帮忙推荐几个人,他一个大一新生,在学校除了老师和几个同学,其他人也不认识,王老师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这两天就会把人找齐。

接下来几天,顾炜留在了学校,不停的参加大小会议,充当工具人和领导老师合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