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已星星也328(1 / 2)

大湖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到了中午,青空碧蓝,你提出想去高处看看,想亲眼见识一下宣传资料里的白龙湖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带着你往湖的反方向,走到了旁边一座小山的山坡上,这里可以眺望到大半个白龙湖。

湖水蓝得像是有人往里面倒过颜料一样,相比之下,天空的蓝色更淡一些。周围的山坡上都是绿色的植物,所谓风景如画,大概指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吧。

你望着眼前的景色,双眉微皱,似乎有一些些忧郁的样子。回想起来,最让人怀念的,恰恰是我们两个在一起,却又不怎么说话的时候。

我们沿着山路,走了好久,期间也没怎么说话。时间到了傍晚,夕阳西下,一轮红日降到了山峦的边上,使得天空、山坡和湖水的颜色都有了层次。天空中,红日将旁边的云也染成了红色,但是云也是后厚度的,云面朝地面的这一面,依旧是深蓝色,两种对比很强的颜色排在一起,虽然从小到大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尤其是日喀则,没什么建筑,调色盘一样的天空更是天天都看得到,但是今天不一样,走在你的身后,就是感觉眼前的天空,像是画出来的一样,我至今甚至都记得那天的云是怎么排布的。

涟漪:水面好平静啊。

牧恒:连一点点“涟漪”都没有。

涟漪:总算有点点“情调”了。

牧恒:我算有什么情调啊。

涟漪:这湖上可以坐船吗?

牧恒:现在好像还没有这种服务耶。

涟漪:不过现在坐船到湖面上也会很冷。

牧恒:以后可能会引进一些船吧,到时候会有这样的服务。

涟漪:不过也没法用很大的船,那种又大,又很具有现代感的游览船,开在这种环境里肯定会很不协调。

牧恒:但是太小的木船可能又很不安全。

涟漪:古色古香的那种木船吗?

牧恒:小时候语文书上的插图你还有印象吗?

涟漪:古诗文的配图是吗?

牧恒:配图里面我记得有那种船,底座是传统的木船,上面会有一座小房子的那种……那种好像叫“舫”。

涟漪:这种有“小木屋”的船,我印象中一直都是停在岸边的,很少看到它们开到湖中央。

牧恒:“舫”貌似也不是船,我记得我在看交通概论的时候里面有提到,那是专门停在岸边的,供游人休息之用。

涟漪:那能开动的呢?

牧恒:那应该就是“船”吧。

聊了半天,都聊的些什么哟,还是绕回去了。

直到那么多年以后,我一个人走到日喀则的湖泊旁边,还是会回忆起我们一同漫步在白龙湖畔的那天。

有时一个人走在湖畔,似乎一转身,好像你就在身边一样,关于这里的湖泊,快要将他们的种种向你脱口而出的时候,又突然意识到,你已经离开了,不会再回来了。

日喀则的湖,从外围到湖心,颜色还不一样,如果是比较大的湖泊,湖面上也会有颜色的变化,甚至会有像浪措那样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泾渭分明”地排布在两边的情况。

这里既有天然湖泊,也有像白龙湖一样的水库,它们同样有着不规则的边界,和自然形成的湖泊一样“浑然天成”。有些湖甚至都没有非常清晰的边界,像“多情湖”,没错,它的名字就是这么叫的。在湖的外围,草滩和湖水交错在一起,你只能远远地眺望整个湖泊,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你更能领略这个湖泊的壮美。

这里的湖,也是有大有小,大的像是一片海一样。但是小面积的湖泊也有它的美,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块“琥珀”掉在了荒野之上,只能说汉语的确是博大精深啊。像是雍泽绿措,它周围的山坡呈倒圆锥形,湖本身好像是锅子底部的一块绿色琥珀,每当日光照耀,湖面天光水色相辉映,愈发衬得其清亮唯美。

如果你听到我的这些“解说词”,会不会觉得我只是在背书呢?估摸着听了要打哈欠了吧。只是日喀则的气候,恐怕会让你冻得打哆嗦吧,这里的夏天并无酷暑,二十几度的气温,对你来说穿个两三件也是必须的吧。连我也要穿一件T恤,外面再套一件外套。

我站在湖畔,好像是一棵树一样,我都没意识到,天杨一直站在我的身边。

天杨:高哥去成都已经两年了吧

牧恒:时间过得真快,再接下来,我也要回成都了,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天杨:我是想往航空方向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