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而活87(1 / 1)

我们为何活着,在童年时期就一直困扰我,那时的我懵懂,时不时会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活着呢?”可能当时就是一种动物的本能,生命存在的开始就是为了去持续,于是就像所有人一样去接受本个时代的教育,比起部分在这个时代除去义务教育之外就快速的步入社会去寻找生活,我和另外一部分人按期读了高中,进入大学,尽管从高中时候,学习已经无法给我快乐,唯一知道的是除了借助读书帮我去寻找方向外,我也不清楚读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不管喜欢不喜欢,我将我前半生的人生路口都对应做出了选择,这些选择大多数都给我带来了或得或失的结局。在无数次选择下,这些选择造就了现在的我,无关喜欢,无关价值,或者仅仅是为了一种存在,尽管这种存在也是短暂的,都终究会顺着人类定义的时间消失殆尽。尽管我有过无数次想要死去的冲动,也想过各种死去的方法,但是最终都只是在头脑中成了一种印象,就像安慰在暴走的自己试着想象某个惹恼自己的存在消失,或者过渡到其他的时空。在放下的那一刻,那些人那些事就真的好像与我无关。有时无聊的我总是去重复某一个动作,妄想用这种方式尽快的消磨掉时间。可是最终还是改变不了时间,唯一改变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可怜。有时我又在想可怜有时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们被压缩在某一个时空中,从多维到三维,到二维,再到一维。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没有得到过任何人当面的认同或者允许,我们的出生都充满被动和随机性,从出生开始就背着各种各样的责任或者使命,或者大多数人的存在只是为了去衬托少数人的天资聪颖,就像绿叶的存在可能就是为了让鲜花在瞳孔中呈现出更加艳丽的姿态。于是每个存在看着被赋予了无数的可能,但能走出那些可能的不过是少数人,每个人在某一些时刻都赋予造梦的天赋,有的将梦拉入了现实,而有的永远坠入梦境中不愿醒来,或者其实也无人能证明在梦中存在的一切的真实,就像可能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就像一个小白鼠的实验基地,我们不过是那些在开始被设定允许变量的环境中乱地乱撞的白鼠,有的终将找到最终的出路,但却被科学家即刻解剖,只为了去找到其中独存的缘由,而其他在到不同阶段的时候选择放弃,或者就中途选择结束游戏,最后的最后,都是将生命还给了造就它的器械。可能这就是生命,无论怎样选择,我们都会走到一个尽头,或者走到另外一个开端,在反反复复的尝试和探索中重生或者消亡。活着就是活着,为别人是活着,为自己也是活着,如山崖草木不为任何也是活着。活着可能只是千万种形式中的一种,躯壳不过是按照实验者的需求组装的壳子罢了,而其中不仅包裹着善良与开朗,也糅合了罪恶与封闭,时而似天使,时而如疯魔。

人为何而活着,可能就仅仅是为了来人间走一趟,来体验所谓情感引起情绪产生的心脏或扩张或收缩的度,在最悲伤或者最冷漠的那一刻,那不是一般人能给到的,只会是最亲或者自己给到的因造成的果。心脏可能在意识层面,它并不长成一个形状,可能它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半圆形,有时是正方形,有时是菱形,有时是五角星,有时会衍生为数不清边和点的多边行,心脏每一天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伤害,刚开始还会引起眉头的折叠,到后了,习惯了,再疼都会将脸部装点平整,慢慢的,刺破割裂就像家常便饭,偶尔还会直接割掉,于是开始的形状在时间的作用下慢慢的变得千奇百怪,尺寸也在慢慢的缩水,直到再没有的那一刻,可能才算是真正的淬炼成功,而这时,形式上的活着或者死去都不再重要,那时我们可以活成任何样,可以是世间万种生灵中的一种,不再需要坚不可摧的硬壳,亦不需要人间虚无缥缈的温暖。

人为什么而活着,可能每一种状态下的想法不大一样。

开心时可能觉得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去吃遍世间美食,阅尽世间美景,行遍世间路,得世间之爱护,也可以为世间献出自己仅有的全部。

悲伤时可能觉得活着不过是为了去偿还,或者只是风水轮流转转到了自己而已。活着只是为了将自己的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耕好,一日能有三餐果腹,醒时是白天,睡时是夜晚。而醒在哪里,睡时是否有合适的被和褥--一点都不重要。

活着就是活着,因为这开始就是一场别无选择的游戏。曾带来生命的人从来没问过出生的人是否愿意,还是用十月之期和一场蔓延四肢百骸的疼痛建立一坐寂灭与生命的桥,将一个原本可能就不需要存在的生命拉入世间成为世间的一员。于是,生命的轨迹就开始在做着倒计时。

人为何而活,每个人从出生就上了一辆没法返途的无盖列车,一路从稚嫩到青春,再到沧桑,越过多少个寒来暑往,尝了多少酸甜苦辣,领悟了多少人情世故,一路平凡或光芒万丈,或为生活而上下翻滚,或为钱权上浮下降,或为理想而奔走,无论是属于那种,都在陪着生命的起起灭灭,看着属于其他生灵的宿命去为自己的宿命着上不同的色彩。

为何而活,走过不同的路,遇到很多人,见过很多事后才发现生命的开始是自然,凋零也是因为自然,苛求与执着终会伤害自己或者自己之外的别人。累可能也只是生命的一战,一生的长度会让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崩溃与绝望,在这种状态的变化里,我们失去了期待的能力,也失去了爱的能力,在自我的世界里去沉浮。

可能活着原本就有千万状态,开始不为何,也不为谁。当生命的数量不断增加后,更多的生命也有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去达到基因的筛选和重组,肉体和思维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将优良的传承传递下去,其平凡和伟大就成了区分其基因差别的标准之一,在一代代的叠加重复的过程中,总会将不过好的淘汰掉,留下那些能适应时代的基因,或者当时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中都不曾预测到最后进化得到生命的具体归宿,就像给了无限的自由,这种自由在欢畅中又带着极致的悲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