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擂鼓冲锋115(1 / 2)

密乡城下,如前几次攻防一样的战斗已然打响。

即便这一次伍会并没有率先后撤,而是带着自己的精锐往前扛了扛,以至于战场上已然出现了成建制的身着甲胄的叛军。

但汉军和这些叛军极大的武器装备差距,仍然让这些叛军在面对官兵的进攻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原本一直感觉自己在狼狈后逃的一些叛军将领,此刻终于得到了可以放肆发挥一把的机会,本想着好好证明一下自己,结果却被吴鹤所部的重骑兵直接给突成了麻瓜。

原本还有着的一些,想力挽狂澜于将倾的,此时也纷纷被现实拍成了烂肉。

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眼前的情况开始不对劲了起来。

明明之前还是如同山呼海啸一般,横冲直撞的一个个铁甲梦魇,竟然此刻冲击的势头明显的减弱了下来。

仔细侧着耳朵听,才从这嘈杂的战场之上听到了对面鸣金收兵的声音。

数万叛军站在密乡城外空旷的大地之上,看着眼前如潮水一般褪去的敌人,突然失去了眼前的对手,让他们不由得变得有些迷茫。

甚至有好多叛军将士,眼神木然地愣在原地,手中的兵器都不由自主地放了下来。

如果是往常时候,看到敌人突然后撤,那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追上去,穷追猛打。

只有在追杀的过程当中,他们才能够抢夺到更多的财富。

可是眼下的这种情况,实在是让他们不敢往前迈步。

刚才眼前的官兵杀的有多凶,如今他们退的就有多突然。

就算是不用靠上方的指令,他们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其中一定有诈。

“怎么就退了?”

密乡城墙之上,正负责观察指挥着整场战事的汪元翁,看着突然如潮水般退去的汉军,不由得懵住了。

刚刚准备叫人立刻鸣金收兵的话,也顿时被堵在了嘴里。

已经抬起来一半的手,更是随之落了下去。

“难道这其中还有诈?”

此行的对手是足以称得上是威名赫赫的曹襄,曹襄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任何一个细小的行为,汪元翁都不敢对其有半分的大意。

如今战场上出现了如此反常的局面,汪元翁更是感觉整个人的身上都有虫子在爬一样的不舒服。

明明按照之前早已经规划好的作战方针,再拖那么一小会儿就可以鸣金收兵,让大家全部退回到城里。

伍会这边崩溃的速度要比他预计的更快一些。虽然这会导致鸣金收兵的时间要提前一点,但也无伤大雅。

这么点的时间,即便是官兵能反应过来,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他们准备了。

到时候只要上游的河堤被炸开,已经积蓄多日的河水顺着河道奔涌而下,一定可以给城外的这些围城的官兵一个沉重的打击。

可这些官兵为什么会退呢?

是曹襄独有的指挥方略?

汪元翁皱着眉头,狠狠地甩了甩头。

这个想法着实是有点太过迷幻,哪有人在面对如此大的优势的时候,不仅不征求扩大战果,反而还主动放对手一线生机的。

就算是他和曹襄之前素不相识,对其的了解不是很多,但也清楚这种可能性太过微小。

曹襄突然召令手下的将士后撤……难道说是已经发现了自己的计谋?

这样的想法突然在汪元翁的脑海里蹦了出来,也就是这一蹦,直接让他顿时就有冷汗从后背的脊骨上往下流淌。

手脚更是在这一瞬间便血液回流,手尖处已经发凉。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汪元翁原本就不怎么平静的内心,在这一刻完全抑制不住的慌了起来。

叛军和官兵从各个条件方面都相差太多,无论是人员的战斗力,还是装备的精良程度,都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所谓取胜,无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他们已经输了人和,想要在已经失去了人和的前提之下,还打赢这场仗,那就只能从天时以及地利方面下功夫。

好在这两方面,上天还是偏向着他们的。

这也才有了汪元翁所运酿出的水攻一计。

正是因为手握着这样的计谋,他才敢于让伍会北上,接受刘怀堂的旧部,和南下的汉军正面对抗。

甚至在一步一步后撤的过程当中,都保持着极强的冷静与淡定。

因为他始终相信,只要大军撤退到了潍水,就将变成自己的主场。

甚至为了能够不被汉军所发现,早在他们刚刚从寿光启程北上的时候,他就已经派了人前往潍水上游,开始修筑堤坝拦截水源了。

这样一来,等到他们在前线稍微拖上一段时间,慢慢后退之后,曹襄即便是派人追击,也不会发现他们有离队的人马。

就算是曹襄所派出来的斥候,能够提前探测到潍水的水文,可等到那个时候,他所派去的人早就已经在上游修筑好了堤坝。

不算是这些派出来的时候探测到水文,也不会发现这里的水文有什么问题。

可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显然他的所有计谋早就已经被曹襄看穿了。

“昨天晚上派去传信的人回来了吗?”

汪元翁心有不甘地扭头奔向离自己最近的一名侍卫,直接攥住了侍卫的脖领,声音嘶哑的问道。

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还想做着最后的一番尝试与挣扎。

然而那名视为在短暂的惊慌之后,思索了一阵,慢慢道:“好像没看到过。”

不过只是送信而已,主要是约定好明天炸开堤坝的时间。

为了这个时间,汪元翁可是费了不少的头发。

明明不怎么喜欢算学的他,甚至为了能够准确的算出时间,还特地把四海学堂的算学书给掏了出来,一步一步的去算着河流从上游奔涌到下游的时间。

虽然后面肯定会有一定的误差,但有了这么一个大致的时间,也方便他确定什么时候要把城外的队伍收回来。

毕竟这些队伍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好歹也是他一手拉扯大的本钱。

而这么一个人送信,一个晚上就应该回来了。

只不过他在昨天晚上算完结果之后,便累的实在有些顶不住,直接睡了过去。

今天早上更是忙着官兵攻城的事情,一时间就没把这件事情记起来。

如今得了回复,他才知道这问题真的是彻底大条了。

如果在昨天晚上就没有等到送信的使者回来,他就应该已经察觉到了问题。

可惜没有重来一次。

使者这么长时间不回来,肯定已经是遭遇了意外。

放眼望去,能让其遭到意外的人,也就是官兵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