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潍水113(1 / 2)

深夜,赵来喜拉开了曹襄所在的军帐帐帘,走了进去。

“将军,您找我。”

曹襄此刻一身常服,站在沙盘前,听到赵来喜进来之后只是抬头看了一眼,随后又再一次低下头去看向了沙盘。

手往旁边指了指,道:“你来了,过来看。”

沙盘上所堆出来的形状,都是此刻青州前线的地形图,山谷,湖泊,河道标注的一应俱全。

自从大军行至青州地界以后,曹襄并派出斥候一刻也不间断地探查着周边情况。

斥候都是军中精锐,尤其是曹襄所统领的队伍更是如此。

这些斥候不仅精通于探查之术,更是有好多人都在四海学堂进修过,对于其中的地理算学方向,都是有些成绩在身上的。

这些斥候不仅能够探查周边敌情的动向,更能够将周围的环境准确地反馈出来。

正是因为有这些斥候所提供的情报,曹襄才能够用米粒堆沙盘的方法,将周围的地形图用如此直观的方式模拟出来。

换做其他的任何一支军队,在此刻都是做不到的。

“你和叛军交过手,你觉得这些人实力如何?”

曹襄头也不抬地问道。

汉军当中和叛军交手的人当然不是只有吴鹤一个,只不过吴鹤是汉军当中第一个和叛军交手的人,而且还打下了不小的战果。

刘怀堂就是死在了吴鹤的手里。

但是在刘怀堂死之后,伍会迅速北上接受了刘怀堂旧部的投效,并且快速组织了起来针对汉军的反击。

虽然这几次反击不仅没有什么战果,反而还被汉军连着攻克了好几座城池。

赵来喜便是在这几次破碎叛军反击当中,和叛军交过手。

“乌合之众罢了,其战斗力确实不值一提。”

赵来喜想了一会儿之后,还是给出了在白天和吴鹤所给出的答案一样。

如果叛军真的有点实力的话,也不至于在连着发动了数次反攻,反倒一丁点成果都没有打出来,反而还丢了好些城池。

而且这些叛军本来就是由灾民流民作为主体,平日里或许有些小的功夫本领在身上,但这种大规模兵团作战对于个人的力量着实是微不足道的。

这种大规模兵团作战考验的是部队和部队之间的配合,讲究的是一个战术。

非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决定的。

而这些叛军所欠缺的就是这一点。

如果大家都处于同等状态下,互相比试拳脚功夫的话,让这些叛军的家伙们都吃饱喝足了,官兵这边还真不会占什么太大的优势。

但是要论军阵对军阵的话,叛军这些就着实不够看了。

“问题就在这里。”曹襄拿着一根木杆在沙盘上又比划了两下,道:“这些人已经被我们杀的节节败退,连伍会最开始的地盘寿光都丢了,可为什么这些人还能够继续组织起来反击?”

“刘怀堂的旧部本身就是群龙无首,如果说在伍会的整合之下反倒变得风生水起,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来迎接着,他们能够如此快速的组织动员我不奇怪。”

“可是他们现在所打的每一场仗都是输,如果你是刘怀堂的旧部,每天看到的都是损失,都是失败,你还会愿意跟着继续干下去吗?”

“将军,我肯定是更愿意跟着将军您的!”

曹襄摆了摆手,道:“我不是在说你,我说假如你现在是刘怀堂的旧部,你还愿意跟着伍会这个新主子吗?”

这……

赵来喜想了一下,随后道:“如果按照将军所说现在的情况,明显是伍会此人无能,我如果是这些叛军之一,必然不会久在伍会麾下,肯定要想办法找新的路子。”

赵来喜和曹襄的想法一样,或者说这是每一个正常人的想法。

胜利可以掩盖一切的不公平,也可以掩盖一切的矛盾。

但只要出现一场失败,所有被掩盖着的不公平和矛盾都会被激发出来,成为整座大厦分崩离析的导火索。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可眼前的叛军着实是太反常了。

明明他们并没有赢,每一场都是失败,可他们却打出了一直在赢的感觉。

尤其是在伍会连自己的老家寿光都丢了。

在刘怀堂的旧部眼里,伍会应该是在吸食他们的血肉,是一个板上钉钉的无能之辈。

就算是这些人不过来投诚,不去找其他的退路,消极怠工总是难免的吧。

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连一个过来投诚的人都没有,而且每一次反击,都是气势汹汹。

这正常吗?这很不正常!

赵来喜歪着头道:“可是这些人每次反击的时候都是叫唤的凶,但真打起来,反倒是打不了多久,问题应该不大吧?”

“这确实是一种可能,可是你们每一次的斩首俘获都在变少,这些人不只是叫唤的凶,跑起来也很凶。”

“换个角度来想,这些人是不是在变相地保存着实力呢?”

“如果他们在保存实力,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倒是还好。”

“可我总感觉他们还有更大的图谋。”

曹襄轻轻眯起了眼睛,道:“而且我总感觉,他们似乎是在有意识的把我们往前面引,每一次都是在我们快停下的时候,来偷袭骚扰我们,催促我们继续向前。”

“何况这么长时间了,伍会自己都没有出现过。”

“伍会最嫡系最精锐的部队还没有拿出手,他到底在藏着干什么?”

曹襄这一番话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赵来喜都被这么说的不由得脊背生寒道:“将军这么一说,我似乎也有这种感觉。”

“这些人好像真的就是在主动把我们往前引,生怕我们停下来一样。”

“我们手中的部队绝大多数都是骑兵,青州水网纵横,山多林密,本就不利于骑兵作战,这些人如果在前面没有图谋的话,我是很难相信的。”

“何况这些人,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造出这么大的声势,背后定有高人在旁支持。”

“若是真有高人在旁指使。”赵来喜又不是看不懂地形图的人,在心中有了这么一个大致的猜测方向之后,很快便在自己的心里确定出了一个可能的位置,“那这帮人大概率会在都昌和密乡一带埋伏。”

“这一带水网密集,我军又多是骑兵,正好可以借助地利优势,迟缓我军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