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恐吓110(1 / 2)

当然,证据自己肯定是没有的。

这么久的时间,曹襄早就把一切都做的严严实实,张汤来的时候,也不存在什么作案现场,更没有录像可以让他回看,去观察当时到底是谁进谁出,这些人又都做了什么,干了什么。

所有的一切全都不存在,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全凭人家的一张嘴,自然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而且事先就对自己来到邺县之后的处境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所以在看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张汤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愤怒。

反而只是看到事实和自己所想的一样,所涌现出来的那股果然如此的释然。

“好了,都别说了。”

这帮人在自己的耳边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张汤就算是再心不在焉,此刻都有些听得耳朵疼。

“你们这些人,平常一个个为非作歹,鱼肉乡里,本身就是死有余辜。”

“现在知道在这里跟我喊冤了,当初你们欺压良善时,怎么没想过让那些被你们欺压的良善,也有个能去官府喊冤的机会呢?”

张汤这番话,直接给在场所有人都干沉默了。

无论是被关在大牢里,那些喊着自己冤屈的家伙,还是那些跟在张汤身后的衙役。

甚至连在大牢里,从始至终都闭目养神,好像全然不关注外面情况的龚芳和曲平这几人,此刻都不由得睁开了双眼,颇为诧异地看着张汤这个外来客。

那双惊奇的眼神仿佛在说,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这种人存在。

张汤这番话早就想说了,只不过之前在长安人多眼杂,他实在是没有机会将自己心中的这口恶气放出来。

如今换了一个地方,邺县又不像长安被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当然可以随意放肆一点。

这时候要是还不放肆一点,等回到长安之后,自己又没有地方发泄这口恶气了。

何况自己都不准备怎么往下查,纯粹就是过来走个过场,好好当好自己刀的身份,自己稍微放肆一点怎么了?

不管怎么说,自己这么做都算是帮了曹襄一次大忙。

也算是有了一份不小的恩情了吧。

这份恩情在,让曹襄帮着自己隐瞒一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将这口郁结在自己心中多年的恶气吐出来了些,张汤直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说罢,他也不再理会这些人,径直离开了牢狱。

早在官仓被烧以及赵来喜遇刺的当天,曹襄就已经快刀斩乱麻地将所有可疑的人都逮捕了起来。

毫无疑问,这些可疑的人都是邺县的当地大户们,和赵师立关系走的比较近的。

而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龚芳曲平这些并不属于邺县的本地人,但其前来本身也代表着长安方向的一些态度。

曹襄决不允许有人将手伸到这些受灾的灾民身上,自己暂时管不到的地方就算了,自己如今能管到的地方,他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龚芳这些人虽然是奉命行事,但其过来之后的所作所为,可没有半点不情愿的抵触意思在。

其心和这些人背后的那些权贵心思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对这些人当然也就不需要留什么情面。

即便龚芳的背后,是丞相田蚡也一样。

如果长安的这些人能弃车保帅,舍弃这些外面的人,曹襄也不会做的太过分,毕竟这种事情并非一朝一夕,全凭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的。

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完全清理掉这些人之前,和这些人在某些方面妥协一二,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如果长安的那些人,脑子还能在此时表现的灵光一点,曹襄便不会去追究这些。

但如果这些人的脑子在这时还犯蠢,想着为龚芳这些人出头,曹襄也不介意再去教训这些人一顿就是了。

龚芳他们正是清楚这一点,自己的生死性命并不在自己的手中,甚至和张汤这个被派过来,表面上说是全权负责处理此事的廷尉,也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所以他们在见到张汤之后,根本心中毫无波澜。

如果自己背后的那些人还想救一下自己,那自己这些人就还有一条活路。

但如果自己背后的这些人,摄于曹襄的威胁,放弃了前来营救他们,那他们无论如何挣扎,结果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可惜赵师立这些人虽然有些脑子,但到底是家族中没有人经历过长安的朝廷,没在上面走过一遭,很多消息,很多情报实在是什么都不知道。

将死之人的呼救,此刻却显得异常的滑稽可笑。

张汤在来到邺县之后,也翻阅了一下此案的文书,曹襄的做法,虽然有些不那么公正,看着他所抓进来的这些人,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一个个不说是罪大恶极,也能算得上是恶贯满盈。

张汤虽然不喜欢这种不公正的做法,但是犯不着为这群人讲究什么公正性的原则。

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廷尉,跟曹襄斗起来太麻烦,也太无力。

而且曹襄同样很受皇帝陛下的青睐,他这次来就是为了给人家撑腰来的,要是反过来还跟人家斗起来,难保会再惹得皇帝不高兴。

这对于在朝堂之上本就没有太多支持和助力的人张汤而言,其实是太不划算了一些。

反正这些被抓进来的人当中也没有什么真正的良善,要是这其中有些良善之辈,张汤这颗心还能有些过意不去。

既然没有,那就没必要想那么多了,老老实实当好自己的这把刀,专门负责砍人就行。

说完,在一片静谧的牢狱当中,张汤转身离开了。

而在大牢的门外,曹襄已然披着一身白裘等候在了此处。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此番朝廷派过来的人竟然是张汤。

张汤这个名字在刘彻的当政时期,可谓是在史书上大名鼎鼎。

把他说成是酷吏头子都不为过。

当然,说是酷吏,能被冠上这些恶名的,有没有欺压良善不好说,但一定对这些权贵没留情面。

而张汤的为人,曹襄虽然并不太了解,但在史书上可是明确记载了,在他死后被抄家的时候,可谓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作为最高位列三公之一的人,却能够在自己的任期内常年保持如此廉洁,这种人可着实不多见。

而且这个人对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个要求及其严格的人。

但凡对自己稍微宽容放纵一点,随便点个头,甚至连头都不需要点,只是一个眼神,就有大笔钱财愿意自己长腿,给他送过来。

别说什么这人不被其他官员所喜,对于这些想当官的人来说,只要有途径能让他们达成自己的夙愿,他们才不管用什么样的办法做什么样的事,会求什么样的人。

就连下面没把的宦官,能够给他们提供一条直上青云之路的时候,挤破头给宦官送礼,来求得一条官路的人难道还少吗?

宦官这个集体,在史书上的恶名可要比张汤臭多了。

如此人物,还是要谨慎对待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