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宾主尽欢96(1 / 2)

“到底还是见识不足,被平阳侯府雪藏的太深了,只要到时候我们应对得当,统一好口径,曹襄又能拿我们如何呢?”

“龚先生说的是。”

龚芳在此表态,立刻就引得不少人的附和。

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暂时不好说,但有人出主意并且愿意打头阵,大家即便是跟着观望一下也无不可。

何况对于大家来说,如果能跟着龚芳,把事情按照大家所计划的做好,那便可以让大家获得最大的回报。

曹襄今天虽然给大家带去了一丝压力,但这一份压力,还远没有让他们能够去主动放弃手中的利益的。

“曹襄所求的事情无非就是钱财和粮草,虽然我们不可能都给他,但毕竟是家国大事,有些态度还是要摆出来的。”

龚芳慢吞吞地说道:“我的建议是我们大家一起凑一凑,凑个万石,就当是给朝廷一个面子,也能给大家在民间博一个名声。”

“曹襄若是得了这个面子,愿意收手,放过大家,那大家相安无事自然是最好。”

“若是他不想放过大家,那也是他得寸进尺,咱们有着大义。”

“如此……倒也不是不行。”

众人窃窃私语着,很快便达成了一致。

虽然一点粮食都不掏,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但他们心里也知道想要做到这一点,着实是太过困难。

如果朝廷派来的人是一个无能之辈,好糊弄一点,那还罢了。

曹襄这种人物虽然年纪轻,但显然不是那种无能之辈。

“我们毕竟没有官家身份,即便是他想为难我们,恐怕也为难不出什么。”很快就有另外的人出来说道:“我真正担心的,是罗县令这边。”

“县衙这边的粮食有多少存货?”

他们虽然是当地的权贵势力,但也没有要拿他们自身的家财,去给朝廷消灾的道理。

他们愿意掏是人情,不掏也是本分。除非是朝廷下明确的旨意要他们自掏腰包。

但如果朝廷真的颁发这种旨意,那必然会惹得天下哗然。

朝廷不敢,也绝对不可能颁发这种旨意。

只要朝廷没有明说,曹襄就算是再怎么强势,也绝对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事。

可罗亮不一样。他们这些人无权无势,罗亮可是实打实的朝廷命官。

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不担责任,可朝廷的官员是不可能不担责任的。

曹襄没办法对他们下死手,但对罗亮下死手还是没问题的。而且无论是从道理上,还是从流程上,都说得过去。

“官仓现在的存粮加起来也就3万石,杯水车薪啊。”

罗亮摇着头。

邺县早就已经由官府出面收购粮食了。

这件事情不是什么秘密,都不需要有多隐蔽的去查,随便在大街上找个百姓问一句就能知道。

曹襄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是一定会去审查官府官仓的。

可问题就出在当初做这件事情的人,并非是官府的人,毕竟这种好事,官府没办法独吞,也不可能当着这么多权贵的面去独吞。

所以当初跟着官府一起,同样打着官方旗号,大肆收购粮食的人可不少。

这些人收走了大批的粮食,那留给官府的粮食自然就少了。

这些粮食自然也不可能进官仓。

曹襄只要简单核对一下这其中的账目,就能很明显的发现不对。

到时候如果借着这个由头追缴,说不定大家之前花钱收购的粮食还真得吐出来不可。

毕竟大家之前打的旗号是官府的旗号,也就是说不管之前收购了多少的粮食,从名义上来讲,这些都是官府收购的粮食。

那既然是官府收购的粮食,自然要为朝廷所用。

合情合理,挑不出一点错漏。

“慌什么?这些又没人记账,难道他还能一家一家去查账不成?”

龚芳看出了众人的慌张,颇有些满不在意的宽慰。

“只要粮食还在诸位的手中,曹襄就算是有天大的本领,总不可能去带着兵强行闯进大家的府邸,把粮食给掏出来吧?”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又不是抄家,曹襄可没这么大的胆子。”

“到时候平灾,后面需要的粮食多了去了,就算是这些粮食,在我们手中多握个三五个月,又能如何?”

这种天灾真正能发财的地方,永远都是受灾的地方。

黄河北面并没有受灾,所以这些粮食如果一直握在他们手里,是发挥不出太大价值的。

何况黄河北面已经都是他们的土地了,就算是真的遭了灾,反倒他们自己才是受苦受难的一方。

邺县距离决堤的地方虽然只有百里,但即便是仅有百里,仍然是黄河北岸。只要这些粮食一天运不到受灾的南岸,这些粮食就一天无法转化为更为巨量的财富。

好在对于他们来说,如今这天气,对于储存粮食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再多等上几个月也不碍事。

云海楼。

“黄河南面,我大汉百姓还处于水深火热的灾祸当中,这一场黄河水患一日不除,本将军便不会再碰一口荤腥。所以如今这些菜肴有些清淡,还请诸位莫怪。”

清淡吗?

确实清淡。

看着眼前一片黄绿色的菜系,说上一句清汤寡水也不遑多让。

可偏偏还得忍着,去违心地送上一句,“将军大义。”甚至还得挤出两个笑脸来,表示自己对曹襄的热烈支持。

“将军体恤百姓,为君王分忧,我大汉有将军这等人物,实乃朝廷之幸,万民之福。”

龚芳作为众人的代表,这个时候自然要顺着话头往下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