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为天下致太平91(1 / 2)

“王匡,我看你挺有自己的想法嘛,要不就由你来总领这件差事吧?”

“怎么样?如何?”

“额……”

王匡完全没有想到,刘彻会突然来这么一手,当即瞪圆了眼球。

自己和韩安国的争论只是理念之争,是方向之争。

可从来不是人选之争。

别说现在韩安国还没有推举人,就算是韩安国真的推举人了,只要这个人不是自己,他都不会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

刘彻啊,你这就属于搞错重点了好吧。

“陛下,臣年迈昏聩,实不堪大任。”

“既然知道不堪大任,就把你的嘴闭上。”

刘彻丝毫没有给王匡留面子的想法在。

如今整个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如果不以最快的速度加以平定,保不齐会有多少有心之人在暗中蠢蠢欲动。

如此紧要关头,还不想着如何平稳局势,反而还有闲心在自己面前打嘴炮。

要不是还顾及着朝廷威严,刘彻都忍不住上去对着王匡的那个脑袋踢上两脚,看看里边是不是被水给灌满了。

“韩卿家你说,如今朝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回陛下,臣确实要举荐一人。”

“何人?”

“中垒校尉兼朔方太守,曹襄。”

“见过韩大夫。”

韩府,刚刚下了朝的韩安国拖着一身的疲惫回了府,简单换了身常服之后,便让下人将眼前的客人请了过来。

见到韩安国,客人表现的也很有礼数,拜见过之后便垂手在一旁,韩安国不问话,他也不回话。

两人就这么冷场了一会,还是韩国率先打破了这份沉默。

“你就不问问事情办的如何了?”

客人微微低头,说道:“韩大夫乃朝中三公,能屈尊见草民一面,已经是草民莫大的荣幸,草民怎敢烦扰韩大夫?”

“何况此行公子已有吩咐,韩大夫愿意出手相帮,已是大恩,无论最后事成与否,这份恩情,平阳侯府将会永远记得。”

“早就听说四海酒坊的大掌柜是个奇人,今日得见,果真名不虚传啊。”

韩国摇着头轻轻笑了笑,不再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兜圈子,道:“还请大掌柜回去转告曹公子,事情陛下已经同意了,任命的旨意不日将到朔方,曹公子既然一心为民,还请早做准备。”

“多谢韩大夫。”大掌柜仍是微微低头,表情看不出丝毫变化。

“来,坐吧。”韩国顺手朝着自己身侧一指,示意眼前的酒坊大掌柜坐下说。

“草民无官无职,不敢和韩大夫同坐。”

“我若穿上官服,那是朝中的韩大夫,你不敢与我同坐,我不怪你。”

韩安国道:“但如今我已脱下官袍,便是和普通百姓一般无二。相邀也只是朋友相邀,若是大掌柜嫌弃我韩某,不愿意和韩某交这个朋友,那韩某绝无二话。”

“但若是大掌柜觉得,韩某还算是个不错的人,值得大掌柜相交一二,那还请坐着谈话。”

“其他人不敢说,但韩某本人,绝没有和朋友站的讲话的习惯。”

大掌柜犹豫了一下。

就他的地位,和韩安国同坐,绝对是实打实的高攀。

什么所谓的朋友不朋友的,都不过是嘴里玩出来的花活罢了。

说句不好听的,就韩安国在朝中的这等位置,怎么可能会有什么真心的朋友在?又怎么可能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就能将其引为朋友相交?

如果他真有这般好客,早就不知道被人算计多少次了,也做不上他如今的位置。

而且就算再退一万步来说,韩安国即便是真有朋友,这人也绝对不可能是素未谋面的自己。

可自己此行代表的,不仅是自己一个人,更是身后的曹襄以及更大的平阳侯府。

自己一个人得罪韩安国也就罢了,说句不好听的,自己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身份的草民,就算是真得罪了人家,人家八成也不会好意思来找自己的麻烦。

也没必要找自己的麻烦。

但自己此行既然代表的不是自己一个人,那韩安国所抛出来的这个面子,就不能不给了。

“多谢韩大夫赐座。”

仍旧在称呼问题上划清界限,韩安国只是笑了笑。

他本身也没有和这个大掌柜真交朋友的想法。

诚然,四海酒坊的大掌柜,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有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

但对于像他这种几乎站在了权力顶端上的人,所谓的大掌柜,所谓的神秘感,通通都是浮云而已。

对于他来讲,一个大掌柜和普通的百姓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真正值得他重视的,只是他背后的身份罢了。

曹襄远在北边,他没办法直接和曹襄见上面,没办法去了解曹襄的真实想法。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些和曹襄有交往的人,来了解一些罢了。

“说实话,我是有点奇怪,曹公子为什么要来担下这等值差呢?”

韩安国的语气,仿佛真的如同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能让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和。

“朝中的一些事情,我也不瞒大掌柜,如今前去赈灾抚民的差事,可谓是一个烫手山芋。”

“干好了,固然是有大功该赏,但若是干不好,那可就是天大的罪过。曹公子在北面连战连捷,大败匈奴,光是凭此三战,因公封侯之人,就不下十人。”

“何况建造朔方边镇,同样是一件大功之事,真要是能做成了,其功劳不比击破匈奴的功劳小。”

“曹公子手握这么多可以赚功勋的机会,为什么还要盯上这一个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呢?”

大掌柜淡然一笑,虽然他和韩安国的身份和地位上有着极大的差距,但此时的他并没有半分露怯,甚至随着韩安国的这些话出口,他甚至感觉这位所谓的朝中重臣,三公之一,其眼界也不过如此。

“韩大夫说的有理,若真的是为了赚取功勋,公子手中有着大把的机会,绝对不至于从北面跑到南边,跟黄河和那些匪徒作对。”

“可在下倒是有一事不理解,想请问韩大夫。韩大夫踏入仕途,一步步高升为三公之一,可还记得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吗?”

目的?最初的目的?

韩国的嘴里琢磨着这个词,眼神当中忍不住露出一丝缅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