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呼延劫娶亲75(1 / 2)

看到李咏表现得比自己还兴奋,李当户一时间都有些懵了。

他知道能写出这些东西的曹襄定然是个不一般的人,但没想到在李勇的嘴里,竟然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想到这,他不由的,又将之前李广所说的那个问题问了出来。

“那你觉得,最后面的那一条想法是否可行?”

李勇歪着头问道:“大哥说的是给战马披甲的那一条?”

“对,就是那一条。”

“当然是可行的!”李勇的眼神当中闪烁着兴奋,说道:“如果是在战场上大兵团厮杀,之前都已经提及了。只要能够用左右两翼限制敌人的运动迂回,迫使敌人只能向前,那双方的骑兵肯定是互相对冲的,距离只会不断的缩进,不会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部署一只全员披甲的骑兵,在近战肉搏当中肯定会占据着最大的优势。”

“不过这些毕竟只是理论。具体效果如何,还是需要实战才能够看出来。”

李当户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之前李广说的时候,他就感觉其中有些问题,但一时间又说不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今李勇的一番话,才是彻底的解开了他的困惑。

战场上两支军队对冲,怎么可能会有一方整齐无错的往后退呢?

李广所说的,依靠骑兵原本的速度进行风筝拉扯,只能存在于小规模骑兵,只有几个人的那种队伍互相遇到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大兵团作战,一旦向后退,那就代表着整支军队的溃败。

后面的事情就是追击杀敌,而这一任务,肯定是交给速度最快的无甲骑兵,怎么可能让这些身披重甲的骑兵,去担任追击杀敌的任务呢?

不过想法是好的,李勇最后的那一番话也同样很有道理。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通过实战才能够判断是否好用。

“大哥是心动了?”李勇歪着头,从下往上的看着李当户的脸,笑嘻嘻道。

李当户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

“我们后面要跟随父亲去渔阳,到时候少不了要和匈奴人交手。手中多一个方法,多一张牌,总不会是一件坏事。”

“那就去弄呗。”

“说的轻松。给战马打造盔甲,长安城有这样能力的人吗?”李当户忍不住抬手搓了搓自己的额头。

铠甲向来是被官府管制,民间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想要做这一行,就只能找官府的人来弄。

但是这些官家的人…

要是有现成的例子还好,可偏偏这种马甲是完全没有例子的新鲜东西。

到时候大小不匹配,重量不适配,花再多钱最后都只是一堆废铜烂铁,没有半点用处。

“我看也没那么麻烦,既然这想法是曹襄提出来的,那说不定他们自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而且我听说当初隆虑侯府那边出了事情以后,平阳侯府是第一个动手,把隆虑侯府的铁器生意给吃下去的。”

“要我看,说不定他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心里就已经有章程了。如果大哥真想要的话,不如直接去找那曹襄呗。”

不得不说,李勇的这个主意确实是个好方法。

本身这种战术就是曹襄率先提出来的,闭着眼睛想,也知道曹襄在这条路上走的肯定要比自己远的多。

如果真的能得到曹襄的帮助的话,确实可以让自己事半功倍。

可前提是人家真的愿意帮自己吗?

李当户虽然对李勇的提议颇为心动,但对于曹襄是否会全力帮助自己,仍然不敢确定。

之前双方本来就不怎么看的对眼,人家愿意放下成见,把这么多重要的材料和想法交给自己,已经是很大的恩情了。

李当户又不是什么没脸没皮的人,总不可能跑到曹襄的面前,光明正大的伸手说,我不会,你教我。

“大哥,要我看也没这么复杂。”李勇走过去大大咧咧的在席子上坐下,道:“曹襄既然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你,那肯定是希望你能理解他,使用他的方法。”

“这个时候咱们如果去请教他东西,他不仅不会生气,说不定还会非常的乐意。”

“况且咱们又不会白拿他的东西,大不了这些东西咱们自己出钱买嘛。反正都是一开始尝试的,也用不了多少。”

“好主意。”

李勇这番话确实是宽慰了李当户不少,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李当户,在听到这一番话的时候,顿时下定了决心。

“那就做。不过我刚刚问了父亲的意见,父亲对这一件事并不怎么支持,所以如果我们要做的话,得瞒着父亲去做。”

“瞒着父亲?好呀,好呀,那人就更不能太多了。”李勇颇为兴奋地道。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当户感觉李勇在听到李广对这件事情不支持,要瞒着李广做之后,反而显得要比之前更加兴奋。

李勇则完全没去在意李当户的眼神,自顾自地掰着手指头道:“本来咱们也就是尝试一下,人必须要选咱们信得过的,而且马都披甲了,人肯定也不能少,所以得选一些体格健壮的。”

“这么说的话,咱们府里的人,倒是有几个人选,再挑一挑,十个左右应该差不多。”

李勇说着,旋即抬头看向李当户,道:“大哥,这个数量如何?”

“没什么问题,只是我这边走不开,得找谁去和曹将军谈呢?”

“我啊,大哥,我在长安都快闲出屁来了,我去正好啊!”

朔方。

要说如今在朔方境内,过的最为舒坦的人是谁,一定莫过于呼延劫了。

相比于那些天天忙碌着造城修路,还有弄着各种各样工活的中原人,呼延劫这边的匈奴人则和以往一样,在所规定好的牧区悠闲放牧。

曹襄确实没有欺骗于他,在安排董仲舒带着人,统计了这些大小首领的户籍之后,就没有下一步的动作了。

对于这些匈奴人,更是简单的分配好了牧区之后,就全部甩给了呼延劫自己。

让他一个人去统管这些原本的匈奴人。

这就使得呼延劫手中的权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尤其是曹襄让人分配牧区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是将一大片草场全部都交给了所有的匈奴人。

并且将具体的分配牧区工作,让呼延劫一个人来处理。

也就相当于,给哪一个部落分配什么样的牧区,全部都由呼延劫一个人说了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