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将军,保重70(1 / 2)

“归义王如此识大体,本将也就欣慰了。”

“不过要是说起来还真有一事,如今需要归义王的配合。”

“将军请说。”

“如今归义王和众多部下已归顺我大汉,自然便是我大汉的子民。当然,毕竟草原上的风俗和中原不同,本将不会将中原官府的那一套,原封不动的搬到朔方来,草原的习俗仍可照准,只要不违反大汉律法即可。”

说着,曹襄缓缓伸出来一个手指,道:“不过有一点是本将一定要办的,那就是归义王下属的这些草原人,必须要有户籍在官府登记造册。当然,10万多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全部造册的,所以本将打算第一批只将原本匈奴人的大小首领造册,这一点还请归义王和大家说明一声,配合一下。”

呼延劫听到这些,原本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将军所言即是,将军大可放心,小王回去便派人知晓部众,一定配合将军的工作。”呼延劫拍着胸脯保证道。

“本将自然是相信归义王的,而且除了这些大小首领以外,其他人也会在往后的日子里逐步登记造册。所以归义王最好和下面的人说一声,让大家提前为一些没名字的人取好名字,也方便以后的工作。”

“应该的应该的。”呼延劫连连点头。

本以为是曹襄要对自己手中的权力动手,没想到只是登记造册。

何况听说中原人确实有这么一项习俗,曹襄并非是刻意在诓骗自己。

问题不大。

就在呼延劫暗自安心的时候,从外面走进来一名汉军将士。

“启禀将军,屯水校尉等人在外求见。”

“传。”

“喏。”

汉军将士应声退下,不多时,呼延劫就看到张次公领着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将军,这是关于云中和河套两战的复盘内容记录,还请将军过目。”

“拿过来吧。”

张次公和曹襄两个人宛如平常一般的轻描淡写的对话,却在呼延劫的内心当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自己刚刚没听错吧?复盘记录!?

云中和河套两战都赢成那个样子了,要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把军臣单于抓到弄死。

除此之外,已经可以说是几乎完美了。

毕竟汉军这边只有区区1万骑而已。

依靠劣势兵力,打出如此大的战果,这难道还不满足吗?还需要复盘些什么鬼东西吗?

呼延劫连忙低下头去,努力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但耳朵却紧张的快要竖起来,仔细听着曹襄那边的动静。

曹襄看东西的速度不慢,呼延劫并没有等的太久,就听到了曹襄的声音响起。

“写的还可以。关于你们的提议。我会派人去做。”

听到这里。张次公身后的李沮,脸色一喜。

他们在提案上所提到的建议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希望增配给战马所用的甲胄。

曹襄如果同意的话,那对于他们这些骑兵将领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只不过曹襄话锋一转,道:“不过你们所谈的都是大的战术方向,从战术方向进行复盘分析是你们所擅长的地方,这无可厚非。”

“但是战术调整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光你们做复盘分析并不够,我跟你们强调过,一定要让每一个将士都参与进来,都对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表达出自己的评价和意见,对自己身边占有的阵亡表达出反思来。”

“对比匈奴人,我们拥有着兵甲器械的精良优势,拥有着战马体力充沛的优势,甚至拥有着纪律严明的优势。但即便我们拥有着这么多的优势,在这两场战争当中,仍有两千多名同袍战死在沙场之上。我们要对每一个将士负责,对每一个士兵的生命负责,我们要去想办法在下一场战争当中减少我们将士的损失。”

“这些东西你们回去想一想,至于你们所写上来的这些东西,到时候我会让人誊抄多份张贴在军营中,并且会找时间让人给将士们读出来,而你们到时候要跟在一旁,在有将士们表达疑惑的时候,负责讲解其中的缘故。”

“打了胜仗加官进爵,心中高兴很正常,我可以理解。但该有的规矩,该有的纪律,绝不能丢下。”

“喏!”

呼延劫听着曹襄对属下的训斥,整颗心都随着语调的抑扬顿挫而砰砰直跳。

他知道汉军很强,如果汉军不强的话,也不可能以劣势兵力打的他们丢盔弃甲。

如果说河套一战,汉军还占了偷袭的便宜,那云中之战可是正儿八经的主力对拼,骑兵决战。

汉军同样是占着数量方面的劣势,但仍然能够打的匈奴人节节败退。

甚至在打完这一场仗之后,还能有余力组织一场针对河套地区的长途奔袭。

呼延劫并非是全然不知兵之人,他知道想要做到这一切其中的难度有多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从未因为汉军的兵数劣势,而高估自己,轻视汉军的最大原因。

有些东西,并不是靠数量的多寡就能够决定的。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想过,曹襄对手下的将士竟然会要求这么严格。

从战术层面进行复盘工作还不够,还要让每一个将士都参与到复盘工作当中来。

呼延劫简直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举措真的能够落实到军队当中,那就相当于每一个普通的将士都有着如将领一般的思路和头脑。

要是将这些人放到战场之上,将是一种何等可怕的力量。

他这时候才忽然有些理解了,为什么云中之战时匈奴人会败得如此之惨。

两边的兵员素质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下去好好安排一下,而且最近虽然打了胜仗,但军营的防备不能放松。决不允许有任何异样之人靠近。”

“喏。”

张次公虽然应声,但却并没有要移动的意思。

将手中的纸张放下,曹襄抬头一看就看到张次公仍然杵在那里,语气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还有事情?”

张次公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偏头看向了一旁的呼延劫。

虽然是匈奴人,但呼延劫对中原的习俗显然是相当了解,在收到这一眼神示意之后,连忙起身告辞。

“将军,在下还得先回去准备一下,把朝廷的政策和下面的这些首领知会一声。就不过多叨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