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官学44(1 / 2)

主父偃听着从曹襄口中说出来的这一切,目瞪口呆。

一开始,他还只是因为这种惊异的言论而错愕,可越仔细想去,他越能感觉到这背后所散发出来的一丝冷意。

朝堂的位置很多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的。

之前的朝廷信奉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一般情况很少有大的动作,民间也很少有向上的流动渠道,所以做官的人数一直都是那么多,不过对于之前的朝廷也够用了。

但对于如今,刘彻显然是不满足继续无为而治的,也就代表着朝廷需要做事。

一旦朝廷开始做起事来,需要的人手将是成倍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刘彻几乎是规定一般,要每一个郡守为朝廷推举人才。

原因无他,人手不够而已。

可即便是有如此多的位置,但要是和整个天下作比,这些位置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千万百姓,如果每个人都挤破头,想要在朝堂当中有一席之地,即便是只择取其中的万分之一,也足有千人之数。

难道对于朝廷来讲,只择取一次就结束了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想要让整个天下都对读书人产生向往,必须要有一条长久为读书人开辟的向上渠道。

让这些读书人可以鲤鱼跃龙门,从此摆脱自己贫贱的身份。

门可以大,可以小,但必须是常开着的。

一旦这个门是常开着的,以整个中原如此大的体量,早晚会将朝廷给拖垮。

“看来中大夫已经看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

主父偃虽然是个儒生,但显然不是那种腐儒,是个能真正看到问题的人,而不是那种掩耳盗铃之辈。

“还请曹公子赐教。”

主父偃摇了摇头,将自己脑子里刚刚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统统甩出去,正襟危坐着朝曹襄行礼。

“这一问题并非是无解,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需要让读书人的未来变得更多就是了。”

“变得更多?”主父偃有些困惑地道。

“按中大夫之前所说,这天下百姓读书为的是什么?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变自己当下的处境。”

“有些人身无分文,想要变得更加富裕;有些人自诩不凡,但却是平头百姓,希望得到更高的地位;这些种种,说白了,都是他们当下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足,希望有一个可以改变他们生活的方法。”

“好比有人分到的土地贫瘠,一年到头劳作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还不够自己的吃食,如果继续下去,早晚要饿死在自己的地上。他们这个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难道是希望可以跻身朝廷,成为一方父母官吗?”

“非也,他们哪里有那么大的志向,他们不过就是想有个方法,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粮食,让他们每到年底不用再饿着肚子而已。”

“中大夫您说,让他们去读圣贤书,读尚书周易,这能改变他们当下的处境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