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差上一些(2 / 2)

由于前几任朝廷安稳的实在太久,以至于朝中的许多大臣根本没有太多的进取心思。

王恢不仅是在这群大臣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愿意支持自己北伐匈奴的大臣之一。

更是其中的重臣。

在朝中说话有着相当的分量。

如果真的按照这些人的心思,将王恢处死,那无疑相当于自断一臂。

从此之后,在朝中能帮自己说话的人只会更少。

而且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

王恢在提出马邑计划之前,是私自找自己商议过的。

这一点虽然明面上没有提及,但朝中绝大多数的大臣都是心知肚明的。

毕竟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的决策,绝对不可能是某一天一拍脑门儿突然就决定出来的。

尤其是王恢在提出这一计划的时候,整个计划已经是非常完善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早有谋划。

而这个暗地里帮着谋划的人,就是刘小猪本人。

与其说马邑计划是王恢提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刘小猪自己提出来的。

处死王恢,这和自己打自己的脸有什么区别?

而且要是真的将王恢处死了,以后又有谁还敢帮着自己谋划这等事情?

“春陀。”

“奴婢在。”

“派人去给王恢口谕,马邑之战还未结束,朕要的是斩获,不论多少。”

“要是没有斩获,他也就不用回来见朕了!”

“是。”春陀躬身,“奴婢这就安排人去。”

王恢和刘小猪的关系,春陀还是清楚一些的。

所以刘小猪这番话看似是传口谕,但其背后的意思可远不止这些。

这出去传口谕的人选,要好好摘选个机灵的。

“对了,卫青和平阳侯家的那小子,最近又在搞什么名堂?”

春陀躬身道:“回陛下,卫青和曹襄二人最近这几天一直都待在军营里,奴婢派人暗中接触过,只是听闻操练和马蹄声不绝于耳。”

“除此之外,便是曹襄在最开始几日的时候,于长安城中募了一些匠人,也都将他们带到军营里了。”

听到卫青和曹襄两人还算兢兢业业,刘彻稍微松了松心。

如今王恢的事情在朝廷吵的不可开交,外朝后面大概率要无人可用。

这个时候,自己内部的小圈子必须要有人能站出来扛起大旗。

卫青便是刘彻非常看重的人选之一。

至于曹襄……

能力什么的暂且不说,只要能先把态度摆正,那就还不算是无药可救。

不过春陀后面那句话还是勾起了他的好奇。

“匠人?他在城里招募匠人做什么?”

“回陛下的话,那边的消息封锁极严,具体做什么,奴婢没有打听到。”

“不过奴婢倒是听说,兵曹那边给卫青和曹襄两人拨的兵械器仗,和李家公子那边相比,质量上要稍微差上一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