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祖坟里的优质蛋白(1 / 2)

李家屯三里外,有一个小山坡。因为靠山照山,风水不错,所以几百年来,都被李家人作为祖坟使用。

这片祖坟,最有趣的地方,在其正南。

那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塘,是整片风水局的点睛之笔。

可能因为祖坟萌阴,池塘里的鱼一直生长的很好。

鱼肉是标准的优质蛋白。所以用来给母亲补充身体,便成了李九阳心中的首选。

这个想法一经形成,李九阳的内心便按捺不住。

所以第二天一早,李九阳赶紧将自己去祖坟坡抓鱼的想法,告诉了哥哥。

亲哥哥听后,以为李九阳疯了。

传说那地方的鱼,可是吃死人身上的蛆虫长大的。

李九阳听了哥哥的担忧后,耐心解释:“蛆也是优质蛋白。喂出来的鱼更香。”

哥哥又苦口婆心的劝:“九阳。你也是学医的。应该知道鱼是‘发物’,会加重病情。咱娘要是吃了。必死无疑才是。”

“我想到了。”

因为医学生的身份。李九阳比他更清楚这鱼类“发物”一说的由来和机制。

原来,水产肉类在腐败变质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叫做“组胺”的有毒物质。

这种物质的多少,和鱼肉的新鲜程度成反比。

大乾朝这样的时代,保鲜、运输技术不成熟,在加上天气、烹饪等客观因素,很容易让鱼类的组胺超标,让人中毒。

母亲体质虚弱,如果吃了过量组胺的鱼肉,必死。

但如果采取措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哦。原来如此!我弟弟出去一趟,长进真多!”哥哥听了机理,满脸佩服道,“那你怎么减少腐败之毒呢?”

李九阳抛出应对之策:“想保鲜,你把嫂子借给我用一下就行!”

李九阳解释:“抓到鱼,让嫂子直接在岸边烹饪处理。用最新鲜的鱼肉做成鱼粥,拿瓦罐带回来孝敬咱娘。嫂子也能跟着我吃口热乎的。一举两得。”

“哦。”哥哥听罢,一拍脑袋。连夸弟弟出去一趟,就变得脱胎换骨的聪明。然后屁颠屁颠去找媳妇商量了。

再回来时,哥哥没给弟弟带来嫂子,但头上多了两个羊角包。

“你嫂子不想去。”哥哥含着泪笑,“她不喜欢吃热的,你别怪她。”

李九阳闻言,也是安慰哥哥道:“嫂嫂是个直肠子。我懂。”

看来,只有靠自己一展厨艺,来获得嫂嫂的认同了。

……

这天中午,李九阳带着锅碗瓢盆,打火器皿,以及自己用药匣子改装的渔具,去了祖坟坡。

在坟坡下,他见到了那个儿时记忆中的水塘。

水塘半圆如月,碧绿幽深。

可能因为风水的原因,这里总有一阵阵的山风,从李家密密麻麻的祖坟坡上吹下来,带着让人不寒而栗的湿气和腐味。

而且比阴风更让人“提神”的是,今日的池塘边,除了李九阳,还坐着一个女子。

这女子,也拿着鱼竿在垂钓。

她穿着粗布麻衣。面颊被厚厚的纱布覆盖。

若非阴风一吹,有浮香从她身上吹来,还顺带吹出些婀娜凹凸,完全看不出是个女子。

李九阳看见生人,有点奇怪。所以就隔着水面问了一句道:“喂!不是本地人?”

女子抬起头,用深邃的眼眸望着李九阳。然后反问:“你居然能看见我?”

“……”李九阳有点冒冷汗。下意识看了看女人的脚尖和影子。

有影子,还着地,貌似没什么问题。

于是,李九阳壮着胆子追问:“光天化日,你又不是鬼。我为什么看不见。”

“小傻瓜……”女子小小嘀咕了一声。然后声音温婉的回复李九阳道:“你说的对,我只是个来此地看病的病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