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难题!51(1 / 2)

隔壁的朱元璋听到张安世所说的话之后,眉头紧锁。

这的确是一个千古难题!

一些地方的地主,拥有着一定数量的佃农。

这些所谓的佃农,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却需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

而这些劳动所产出的价值,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佃农租借地主的土地进行农业劳动,他们不仅要向地主缴纳租借土地的费用,甚至那些朝廷有关的赋税,也是在他们的头上。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佃农就是依附于地主而存在的。

因为佃农手中并没有土地,他们的土地都是从地主的手中租赁而来。

经济上都是依赖于耕种所得到的收益,他们的土地所有权都在地主的手中。

所以在这个时期,佃农的社会地位是极低的。

如果贸然将地瓜推广向全国的话。

那么首先会抵制的,一定是广大的地主阶级!

如果大家都能吃得饱,那么地主又怎么能够通过原有的手段维持自己现有的利益呢?

虽然说,佃农们收获的多,他们得到的也就多。

但是处于地主阶级的人们,并不一定能够看到这一点。

因为他们只能够看到佃农们富了,所以才会想要抑制这样的事情。

对于小农经济而言,稳定现状就是最好的。

他们会畏惧新的事物,新的变革。

就跟朱元璋海禁的道理差不多。

畏惧外来事物可能会带来任何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

在这个时候,佃农…这种没有社会地位的群体,他们所发出的声音,还真不一定有那些地主们有用。

但是地瓜必须得推广,而且是不遗余力地要推广到整个大明!

这是朱元璋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

如果…

这东西的亩产真的能够有张安世所说的这么多…

不!

哪怕只有一半,也值得朱元璋付出一切努力去推动这件事的落实。

就是不知道,张安世这小子平时有那么多的想法,在这个难题上面,会不会有什么别样的解决方案。

如果要是让朱元璋自己来的话,他所能够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军队。

如果有人敢阻挠,那就杀!

直到那些宵小不再阻挠为止。

朱元璋并不害怕他会有什么坏名头,只要这件事情对大明有利,对儿孙们好,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在历史上,朱元璋所做的那一切,基本上都是在考虑到大明的未来之后,他所能够做到的极限。

马皇后听到张安世所说的那些话之后,也是十分惊讶。

她与朱元璋相识于微末,朱元璋所能够想到的事情,马皇后自然也是能够想到。

正因为如此,张安世看这件事情的角度,才是让她十分惊讶的。

这一次,马皇后也是深深地被张安世的远见所震撼到了。

以往,她都是通过朱元璋的叙述,从朱元璋口中所了解到的张安世这个少年。

但是在转述的过程之中,朱元璋自然是添加了许多主观情绪用词。

聪明、机智、天才等等…

类似的形容词她听过不少。

但是,真正听到张安世在这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说出结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