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朱元璋非常赞同(1 / 2)

张安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用筷子夹起一片薄薄的肉片,放入了滚烫的铜锅之中。

没过一会儿,肉片已然变色,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张安世将肉片夹起,轻微晃动,让多余的汤汁沥尽,再放入早已经调制好酱料的碗里,让肉片完美裹上一层酱料之后,再送入口中。

朱元璋坐在另一个房间,此时恨不得将耳朵贴上去。

不知道张安世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说完改革两个字之后,就直接没声了。

标儿不是问你怎么改革呢吗?

你倒是给咱一次性说完了啊!

此时朱元璋的心里就像是猫抓一样。

“二哥,你快别吃了,倒是说啊!”

朱棣看着张安世还是一副卖关子的样子,也是急了,直接催促着说道。

张安世放下了筷子,开口说道:

“首先,那就从当今陛下头疼的这个相权说起吧。”

“说到皇权与相权,事实上,在以往的情况下,丞相在处理国家事务,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一人独断。甚至不怎么与皇帝商议,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蒙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或许这也就是当今陛下执意要收回相权的原因。”

“蒙元的皇帝智慧和胆识都不足,皇权孱弱从而导致丞相一人独大,当今陛下或许也有一种观点:‘委政权臣,上下蒙蔽’,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朱元璋觉得,元朝为什么会灭亡?

就是因为丞相!

这个当朝的权臣,蒙蔽皇帝又蒙蔽臣子,一人大权独揽,所以才导致国将不国。

有了元朝这样的例子在,而朱元璋又是一个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的皇帝,所以在大明朝,皇权与相权就处于天然的对立。

朱元璋不太相信丞相,而丞相又觉得你这个皇帝管的太宽…

老朱:你已有取死之道!

朱元璋的内心无比震惊!

怎么…张安世这小子连这个都能猜到?

难道他真的有这般看透人心的能力?

废除丞相这件事情,在朱元璋的心里的确存在了许久,而且也正如张安世所说的这样,元朝的那些皇帝和丞相之间的事情,他看的不少。

所以才决定要废除丞相,独掌大权。

“设立内阁,这是重中之重!将相权分割开来,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皇权与相权之争,并且内阁的权力是完全来自于皇权,自然也会依附于皇权。”

“内阁之中,分为首辅,次辅等,共六人!”

“内阁大臣,可有票拟权,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

票拟,也被叫做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能够帮助皇帝分担处理政务的压力,皇帝本人需要做的就只是看阁臣的批注来决定是或者否,如果有疑问,甚至可以当面问作出批注的阁臣。

“不过,要注意一点,批注权必须由皇帝本人来掌控,而不能够被宦官所代替。”

明朝的内阁在建立之后,一直绕不开的一环就是宦官。

虽然内阁能够处理国家政务,在一定程度上哪怕皇帝平庸一点,也能够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宦官的出现,则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皇帝的决策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