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1 / 2)

翌日

宣城内发现了两起命案,一起是狭巷开锁店的店主被杀,一起是路边卖馄饨的摊主被毒死。

店主被杀是昨夜里打更的更夫发现的,而卖馄饨的摊主,则是在过往的人群中,喝了某人递过来的一碗鸡汤,倒地身亡。待人们发现时,那人早已离去。

一阵急促有力的步伐声响起:“办案,办案,闪开,闪开——”

领头的将领带着一队士卒从人群中穿过,道路两边的人群纷纷避让。

“这宣城啊,是越来越不太平喽!”

“可不是吗,短短两天时间,竟出现两起命案。”

几个吃饱喝足的大汉用嚼杨枝剔着牙,小声地议论着。

“嘿,我说”其中一个大汉故意压低了头道。

“你们知道几月前南方一个村庄发生的两起命案么?”

另一个大汉听到这话后同样压低了头:“你是说……”

“嘘——”那大汉看了看四周,比了个“噤声”的手势,“隔墙有耳。”

其他几个都讳莫如深地点了点头。

“你们几个,嘀咕什么呢,一边去。”为首的将领执着长鞭“叭”的一声打在桌上,驱散这几个大汉,他们撇撇嘴,悻悻地走开了。

城里的百姓看着这来去步履匆匆的士兵,再加上这两天的命案,知道城里要发生大事,平日里开着的店铺关了不少,路上的行人也少了许多。

中午,士兵在城里的公告栏上贴上告示:唐穆,全国通缉,有捕获者悬赏五百两银子,若有窝藏包庇者格杀勿论。告示上还画着唐穆的画像。

五百两银子哎,那得多少钱啊!

全国通缉,想来这罪犯肯定是罪大恶极,都惊动了上面。

可不是吗?说不定这两天的杀人犯就是他干的。

当真?

谁知道呢?

还是提防点好。

站在布告前的百姓都在切切私语,越来越多的人往这边汇集。

“让开,让开。”

一名官员带着一个随从来到布告前。

只见那名官员咳了两声,然后对着面前的百姓说道:“这两天城里不太平,闲杂人等勿得随意走动,更不得散布谣言,扰乱人心。再者从今日起,实行宵禁,封锁城门。”

什么?封锁城门!

过几天就中元节了,我乡下的二舅子还说给我带点土特产来呢?

宵禁?!

这长夜漫漫,何其难熬?还不让我出来找乐子,真是苦煞人也!

人群中不时有人嘟囔着,宣泄着他们的不满。

官员见状,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大家稍安勿躁。现在是非常时期,杀人凶手还留在城中。”

“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争取早日查出凶手。”

“那什么时候能查出凶手啊?”人群中有人问道。

“此次案件复杂,还需要大家的积极配合……”

这官员也算是苦口婆心了,几番言语下来,终于平复了众人的心情。

待众人走后,那官员狠狠地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我呸?看到当兵的就畏首缩脑的,跟你们好好讲话不听,要不是上面吩咐,爷才不伺候,一群贱种儿!”

“看什么看?!”旁边的随从贴完告示看着他满脸愤恨不满。

“还不快走!”说完,那官员愤愤地离开了,后面跟着随从。

去往客店的林幕恰巧看到了这一幕,当真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哦,不,准确来说,是第二回了。她笑了笑,看向布告上唐穆的画像,她凭什么相信一个杀人犯呢?真是可笑至极!

今日很早就闭市了,不时地几阵阴风扫过街堂,倒地的空篓子被吹得几米远。

彼时,林幕从客店的窗户爬上了屋顶,她背靠横梁,一只脚放平另一只脚屈伸着,手里拿着一个酒坛。

林幕端起酒坛灌了一口,眯眼看着天上那轮刚出庐的新月。

她皱了一下眉头,这酒远比不得姐姐在青峦酿的省酒。

姐姐?

林幕哑然失笑。还记得当年问姐姐为什么叫省酒,不叫醉酒时。姐姐笑着说,世间只道酒可以忘忧,却不知道,这忧哪是一杯酒能够消释的,结果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啊,姐姐管这酒叫省酒,只希望你喝了能清醒,看清前路,不要沉缅于过去,知道吗?

当时她年岁尚小,尚不知晓什么是前路,过去,只觉得姐姐说的都是对的,就懵懂地点了点头。再加上姐姐酿的酒极好喝,喝的时候总是贪杯,倒是越来越相信姐姐说的酒能省人的理论了。

“白叶。”

林幕知道是唐穆,并没有回头。

“馄饨摊的摊主是你杀的?”

林幕心知肚明但还是想亲口问他。

“是。”

接下来两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看着天黑。

“你逃吧。”

“这几天会封城,他们会抓你。”

唐穆听到她的话一时感到错愕:“你就没什么想问我的吗?”

林幕回头一笑:“没有啊!”

毕竟我们是兄弟嘛,兄弟怎么会怪兄弟呢?

“我带你一起走。”

“不行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