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温格法医(2 / 2)

“凶器的长度,是根据创口的深度分析得出的。”

“您继续,我们洗耳恭听。”彭顿说道。

“让我们将目光挪到死者的双臂,死者双臂的伤势一致,上部有严重伤痕,看起来生前被人使用某种夹子夹得很紧,遭受过酷刑。”

温格感慨道。

“整具尸体,可以说是遍体鳞伤。”

“还有其他的线索吗?”这一次发问的是毕登。

“死者面部有严重瘀伤,口腔内,耳部发现大量精液痕迹,头发在受害前被用力拉扯过,右耳耳膜因头部遭到重击而破裂。”温格顿了顿,继续说道。

“金钩处也有瘀伤。”

“采样送去化验了吗?”毕登眼睛一亮。

疲惫的温格摘下手套,走到洗手池前清洗双手,他的声音伴随着哗哗的水流声传来:“已经采样送到化验室了,DNA化验结果最快需要下个月才能出。”

1986年的沃茨奸杀案中,英国警方首次将DNA技术应用于刑事案件调查,揪出了奸杀15岁未成年中学生沃茨的真凶柯林,避免了一桩冤案。原本被警方屈打成招的17岁少年理查德得以脱罪,免于终身监禁的刑罚。

同时英国警方顺手破获了1983年11月22日的琳达奸杀案,DNA结果显示,柯林系杀害琳达的凶手。

如果没有DNA技术,真凶柯林可能会终身逍遥法外,继续犯下第三起甚至更多的案件,而被冤枉的理查德将面临终身监禁的最高刑罚。

由于在DNA技术中尝到了甜头,此后英国警方积极推动DNA技术在刑事案件调查中的应用。并于1995年英国建立了国家DNA数据库(NationalDNADatabase,NDNAD),成为全球最早的犯罪DNA数据库之一。

遗憾的是,1996年的DNA技术仍旧相对落后,最快也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出结果。很容易错过凶杀案的黄金调查期。

“血型呢?”毕登追问道。

毕登是1969年入职的资深警探,在DNA技术应用于刑事调查案件之前,处理奸杀案一般是从尸体上提取嫌疑人的精液,确认嫌疑人的血型进行筛查。

如果走大运,嫌疑人是稀有血型,将极大加快调查的进度。

“最快下午两点钟就能出来。”温格拉开抽屉,取出一盒牛津杏仁酥,打开食盒夹起一块塞进嘴中,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一边询问彭顿等人。

“你们要和我一起提前享用下午茶点吗?味道还不赖。”

“我们不饿。”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离开法医实验室,不是很有胃口的彭顿回到工位上强迫自己将剩下的三明治吃完。

勉强吃完三明治,彭顿嘱咐艾拉化验室的化验结果送达后叫醒他。

说完,他趴在办公桌上小眯一会儿。

法医部门的效率很高,下午2点03分,化验室还算准时地将化验结果送到刑事调查组。

“卡文迪什警督!化验结果送到了!”艾拉轻轻地推了推彭顿,由于太过疲惫,彭顿睡的比较死。

艾拉见状鼓起勇气上前一步,捏住彭顿的鼻子。呼吸不畅的彭顿这才猛然惊醒,下意识地问道:“几点了?化验结果送到了吗?”

“化验结果送到了,在毕登警督手里。”一脸俏皮的艾拉对彭顿说道。

“有劳了艾拉。”彭顿朝艾拉温雅一笑。

“乐意为您效劳。”艾拉非常开心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