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伯恩茅斯警局刑事调查组(2 / 2)

在靠近书桌的墙面上,挂着伯恩茅斯足球俱乐部的海报,不过海报上的足球运动员,彭顿一个也不认识。

卧房内还有一台东芝彩电、日立录像机以及音响设备,它们被巧妙地嵌入到一面深色的媒体柜中。录像机上面整齐地撂着一系列收藏的电影录像带。

媒体柜旁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放着一些专业书籍以及柯南道尔和阿加莎等人的推理小说。

彭顿猜想这可能是霍伊特以前的卧房。

“时间比较匆忙,可能准备不周,缺什么你和我说。”格雷太太端来一杯热乎乎的红茶放在卧房的桌上。

“东西很齐全,您考虑的非常周到,什么都不缺。”彭顿微笑着说道。

第二天,也就是周一,霍伊特已经返回伦敦上班,彭顿也在用完格雷太太为他准备好的早餐后前往伯恩茅斯警局报道。

他的事迹早已在警界传开,伯恩茅斯警局的乔治·劳伦斯副局长不喜欢彭顿这种浑身是刺的下属。

“没有任何刑事调查工作经验,一个刑事调查的案子都没有参与过......我们警局需要的是刑警而不是特警。”

报道的第一天,劳伦斯副局长就没有给彭顿好脸色。

彭顿在特种枪械司令部的履历很好看,但这不是劳伦斯想要的履历。伯恩茅斯这种小地方不需要太多的武装警察。

他对苏格兰场将这么一位没有刑事案件调查经验的公子哥儿安排在伯恩茅斯警局这座小庙很不满,只是迫于上级的压力才不得不妥协接受。

劳伦斯不对这位年仅29岁,没有任何刑侦经验的警督抱有期待,只希望这位伦敦的公子哥镀完金后赶紧走人,别再占用伯恩茅斯警局宝贵的警督名额。

“你先跟着毕登总警督(DCI)熟悉熟悉局里环境吧,由他安排你的工作。”劳伦斯合上简历说道。

“是,长官。”

彭顿能够理解劳伦斯警司的反应,换做是他在劳伦斯的这个位置上,他也不喜欢上头空降一名警衔高,极度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小年轻到自己手下。

离开局长办公室,彭顿在亨特·毕登总警督的带引下来到警局的刑事调查组。

负责领导伯恩茅斯警局刑事调查组的毕登总警督年过五旬,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酒味,像是在酒坛子里泡过澡一般。

毕登总警督不时眉头微皱抬手捂胸,走路间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似乎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可能患有心脏类的疾病。

“伙计们!欢迎0破案记录的彭顿·卡文迪什警督加入伯恩茅斯分局刑事调查组!希望我们的卡文迪什警督能在我们刑事调查组实现0的突破!”

毕登警督拍拍手,打断了正在工作的警员们,阴阳怪气地向众警员介绍了彭顿。

彭顿此前的事迹毕登总警督略有耳闻,他对这种不懂得和光同尘,一根筋,自认为正义的同事实在喜欢不起来。

面对这种刺头儿,应该磨一磨他的锐气,让他知道这里是伯恩茅斯警局,不是苏格兰场。

“我29岁的时候虽然已经破获了几个案子,但那是我还是只是个警长。卡文迪什警督,想必您一定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安德鲁·奥伯伦警督亦是酸里酸气地说道。

自认为业务能力出众,直到38岁才堪堪升任警督的奥伯伦面对眼前这位年仅29岁的警督,心里十分不平衡。

出于排生心理,办公室内的其他警员对彭顿的态度也比较冷淡,寒暄过后便继续手头上的工作。他们对这位新来的年轻警督没有表露出过分的热情。

唯一对彭顿有好感的是两名负责内勤的女警员。

身高6英尺2英寸(188cm),长相英俊,身材匀称,头发浓密,着装得体的彭顿令两名小女警犯了花痴。

当然,这也让办公室内其他同龄男警员加深了对彭顿的敌意。

个别男警员开始交头接耳,轻声吐槽起彭顿关系户的背景,来伯恩茅斯警局镀金体验生活云云之类的酸话。

彭顿懒得反驳,当一个人心里已经认定了你是何种人,无论如何有理有据的辩驳都是苍白无力的。

事实胜于雄辩,彭顿更喜欢用实际行动来打破这些同事对他的偏见,让他们心服口服。

接下来的日子里,毕登警督给彭顿安排的多是一些内勤工作,偶有几次出外勤也不过是在本地伯恩茅斯足球俱乐部比赛日的时候负责安保工作,美其名曰专业对口。

虽说彭顿和奥伯伦同为毕登的副手,但毕登还是更信赖他的老搭档奥伯伦。每每有案子,不管案子是大是小,总是带着奥伯伦。

因此在长达一个月时间里,彭顿在伯恩茅斯分局就如同透明人一般毫无存在感。

沦为边缘人没有任何施展拳脚机会的彭顿感憋得慌。

再这么下去别说昂首挺胸地重返苏格兰场,连改变伯恩茅斯警局警员对他的刻板印象都难。

没有案子的日子里,日常工作之余,彭顿不是阅读法律书籍,就是对着电脑敲指令打发时间,练习如何使用伯恩茅斯警局的这些老古董。

财大气粗的苏格兰场刚刚更新了设备,使用上了人机交互体验更好的Windows95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地方警局由于财力有限,使用的仍是MS-DOS以及Windows3.1系统的老旧电脑。

沉闷而又枯燥的工作生活终于在1996年2月3日这一天被打破。

这天凌晨,负责值班的彭顿接到一通报警电话,彭顿以为又是小偷小摸,酒徒酗酒闹事扰乱治安之类的琐碎案件。

他漫不经心的拿起电话唱道:“这里是伯恩茅斯警局刑事调查组,请讲。”

电话听筒内传来一位女士语无伦次的声音:“警官!我的上帝呐,我刚刚推开门,房内的灯还亮着......我看见艾琳她......她浑身血淋淋的,到处都是伤口......到处都是血......哦......不.....”

彭顿闻言精神为之一振,困意瞬间烟消云散,他意识到这次的案件肯定不简单。

彭顿耐心地安抚住报案人的情绪:“女士,请深呼吸保持冷静,告诉我您的名字。”

“尤多拉·布莱克维尔。”报案人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彭顿提起左肩以便更好地夹住电话听筒,同时迅速找来记录本和笔,在记录本上写下报案人的名字,然后继续问道:“艾琳和您是什么关系?”

“我的租客,她已经两个月没交房租了,我今天正巧顺路,见......见房间的灯还亮着,就......就进去看看......没想到......没想到......哦......不”

“很好,女士,放轻松,请保持冷静,劳烦您仔细看看艾琳是受伤了还是已经死亡。”

“她......她已经死了......”

“现在请您先退出房间,不要破坏现场并告知我案发地详细地址。”

“格兰克街道,2A。”【英国人报地址的顺序为:门牌号,街道(例:2A,格兰克街道)。为照顾广大书友的习惯与阅读体验,后文相关内容也以我们的习惯为主。】

彭顿奋笔疾书,将所有信息都一一详细记下,在做完这些工作后,他对报案人说道:“布莱克维尔太太,请您务必在现场等我们,我们的人很快就会到达现场!”

挂断电话,彭顿迅速致电毕登总警督,接电话的是毕登总警督的妻子,毕登的妻子告诉彭顿毕登外出未归。

他抬腕在台灯下看了看表上时间,现在已经是凌晨1点50分,毕登这时候还未归家多半是还泡在酒吧喝酒。这老登身体不咋滴,酒瘾倒挺大。

彭顿翻出电话簿,呼叫了毕登警督的BB机,随即又致电劳伦斯副局长,直接向劳伦斯汇报情况。

“行,我知道了,我现在通知毕登、奥伯伦和鉴证人员赶往现场。”得知辖区内发生命案,劳伦斯睡意全无,开始着手安排人手赶赴现场。

“长官,那我呢?”没听到自己的名字,彭顿多少有些情绪。

“警局里需要值班警督,你先在局里值班。”说完,劳伦斯就挂断了电话。

气得电话另一头的彭顿连连口吐芬芳,恨不得把电话听筒砸了。

这局长,宁可信任一个老酒鬼也不愿意给兢兢业业的新人一个机会啊。局里又不只是只有他一名值班警员。

在度秒如年中熬到交班,彭顿顾不上困乏饥饿,一脚油门到底赶往格兰克街道。

返回